2345小说>都市现代>南朝枭雄传>第二百四十七章 国贼

“崔远已降!援军全军覆没!王琳死于乱军之中!”

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寿阳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内城的城墙也比其它城池的城墙更加高大坚固,但韩家军攻破外城之后,内城却一下就变得岌岌可危。

究其原因,却是外城区域那些胡乱搭建的违章建筑。

当初寿阳修建外城的目的是为了屯驻大军增加城防力量,却不想寿阳承平日久之后,人口越来越多,内城越来越拥挤,于是,便有人将主意打到了外城。

最初之时,只有寿阳几家大户买通官府,在外城占地修建房屋,时日一久,其他人亦有样学样,房屋越建越多,外城也越来越混乱,就连内城城墙根下,也建起了一排排的木屋。

而外城这些杂乱无章的建筑,给内城的守卫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攻城军队可以依靠这些建筑掩护靠近内城城墙,而城上的守军却无法发起有效的反击。

如今,韩家军正是利用这些房屋的掩护,将数以千计的劝降信绑在箭矢上射进了城内。

不得不说,这一招对城内守军士气的打击,比攻破外城还要猛烈。

一直以来,齐军守城士卒能够坚持站在城头面对数十万大军围城,并不是他们有多英勇,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援军身上。

只要能坚持到援军到达,最终守住寿阳城,无论将军士卒都有封赏,这是使君亲口许下的承诺。

然而,如今援军全军覆没,就连名扬天下的骠骑大将军王琳也死于战阵,唯一的希望就此断绝,城内守军顿时士气全泄。

“完了,这下寿阳肯定守不住了!”

“就算援军不败,也不过才三万人,根本无济于事,你们看看城外的兵马……”

“哎,城守不住了,赏钱也没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那一百赏钱?你还是多想想如何保住性命吧。”

“保命不难,只要城一破,我们就从东门往外跑,东门外没有陈军。”

“你懂个屁,从东门跑的绝对死得最快!知不知道围三阙一?陈军肯定在东门外设了埋伏,从那儿跑出去绝对就是个死!”

“我听说陈军不杀俘虏,到时只要他们一入城,我就立即投降……”

士卒们三五成群地靠坐在城垛下,低声商议如何保命之时,刺史府内,王显贵也是心急如焚。

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寿阳已经守不住了。

摆在王显贵面前的只有降与不降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看似简单,但对他来说,却是无比艰难。

选择投降,他自然能保住一条老命,但在邺城为质的家小却极有可能因此而丢掉性命。

但若是不投降,陈军破城之后,第一个要杀的人肯定就是他这个扬州刺史。

“寿阳上下,谁都可以降,唯独使君不可降!”迟宜风寒未愈,嘴上几个燎泡鼓胀发亮,使他连说话都有些口齿不清。

即使病得厉害,他还是在得到城外的劝降信后,第一个跑到刺史府来劝说王显贵,让他放弃投降的念头。

“当年萧正表献钟离(北徐州治所,即安徽凤阳),使君献寿阳降齐,致使南朝失淮南之地,南朝上下,对使君与萧正表恨之入骨,称为国贼,如今公仪已逝,使君欲往建康受万人唾弃乎?”

王显贵是侯景的外弟,当年侯景窃据寿阳反叛,率部寇掠南朝,王显贵留守寿阳,随后献城降齐。

齐国兵不血刃得了淮南重镇钟离与寿阳,打开了南下的大门,而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和王显贵的投降,也引得梁朝在长江以北的守将纷纷主动降齐。

短短几年之间,齐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全取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地盘,而造成这种局面,皆因萧、王二人开了个“好头”。

可想而知南人对王显贵到底有多痛恨。

只此一条,便断了他降陈之路。

但迟宜却还在毒舌:“即便陈人大度不予计较,然使君今年已六十有五,可还能诞下子嗣?”

“若王氏血脉因此而断绝,不知使君亡后何以面对王氏列祖?”

“言培……不用再说了。”

六十五岁的王显贵在这个时代已经能够算得上是高寿,但人是越老越怕死,因此在注定只能坐以待毙之后,王显贵便瘫坐在案几前,只觉得浑身都提不起一丝力气来。

“使君不必如此丧气,我等尚有军民二十万,只要上下齐心,寿阳肯定能守得住。更何况我之家小尽在寿阳,若寿阳城破,使君只死一个,而我全家都要陪葬……”

说出这话时,迟宜心中也是一片苦涩。

但他仍然觉得寿阳能守住。

这个时代,要想攻下一座坚城确实很难,围城数月不能攻破更是常有之事。

当年梁武帝为了从北魏手上夺回寿阳,不惜动用二十万人,花两年时间在数百里外修建长九里、高数十丈的浮山堰来截断淮水灌城,由此便可见攻城之难。

但迟宜忽略了守城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心和士气。

人心不向,士气全无,再有坚城也守不住。

迟宜赌上全家性命,王显贵的脸色终于好了一些:“言培,这寿阳果真能守住?”

“城内粮食充足,只要将士用命,守上一年半载都不是问题。反倒是陈军远道而来,数十万人一天便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粮草,待其粮尽,不用援军彼等也会自退!”

迟宜越说越激动,一不小心碰到了嘴上燎泡,痛得他“啊呀”一声,连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七章 国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