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也没法责备组委会,拍卖会的主要目的是试水,不是谋利,就要多试试,看看到底哪个才是受欢迎的东西。
所以在拍品画册上,大部分拍品就很委屈,内容太详细了也写不过来不是?
可要是不详细描写一下这件拍品有多牛逼,怎么勾起人的心思呢?页数多,可以分册啊!不能先发个目录再弄分册吗?
实际上在拍卖会之间拍品是有展览的,看画册不如看实物,何米没去,但是听周围人谈论的内容,重头戏围绕着一件不算古董也不算文物的拍品。
一副《毛爷爷去安源》的艺术挂毯。
没上画册,但是在展览上展出了之后就一直是话题中心。
这件拍品据说是个地毯厂子为了感谢毛爷爷一起织出来的。对于这么一件拍品上拍争议颇多,主要集中在政治意义上。在此之前,反映领袖题材的作品是不允许流通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第一件流通的反映领袖题材的作品。
光是这个第一,就有不浅的意义。
何米没看到那副挂毯,埋头看拍品画册。有政治意义的可不止那副挂毯,这画册上还有两辆红旗轿车呢!
红旗这个牌子在我国的意义不用多说,而且这两辆车的产出时间在70年代,但是70年代的行踪成谜并不公开,只知道是从国务院的事务管理中心拨出来的,在此之前是在中南海服役的。
70年代,一代目大多健在啊!
挂毯,红旗轿车,这样政治意味浓厚的东西都能名正言顺拿出来拍卖,足以见到政府开放的决心。
但是除此之外,在文物意义上的好东西也不少。
何米看的入迷,直到拍卖会开始才回神。
场合得布置不得不说是充满了时代感的郑重,一张黑色的小方桌上面摆了几个看不清的东西,大概就是槌子话筒之类的,桌子旁边有个篮球比赛似的计数板,白底黑字。
背景是一个白底红字的背景画,两米多高,是一个立起来的正方体,背景画上其实是个logo,一个大大的“拍”字,“拍”字的点艺术化成了一个锤子……不,是槌子。
问题是,这个“拍”字外面还围了一个圈儿,对,没错,就像个“拆”,拆迁那个“拆”!
当然其实差别也不大,因为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一个“钱”字。
除了那张背景画,何米大学里那些公开课就是这样滴。
一左一右站的两个人,一个是翻译,负责现场翻译成英语,另一边是个年轻小伙子,负责把主席台那个巨大的白底黑字的号码牌按照竞拍的数字翻成对应的数字。
没有显示屏,没有电脑,一切都显得郑重且原始。
主持拍卖的是个精瘦且目有神光的中年男人,粤省口音,听主持人介绍,他是香江第一槌,叫胡文启。还有一位捧场的被特别介绍,号称中国文物收藏家第一人,叫张宗宪。
程序难得的短,并且没有领导上去讲话,这个必须好评,拍卖开始,礼仪小姐捧着拍品上来。
第一件拍品,是战国时期的毂纹璧,编号728。
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和氏璧的故事,在这里面,璧指的是美玉的统称,但实际上,璧是一种玉佩的形制,圆形,扁平状,一般只有几个毫米厚,内有圆孔,边缘窄而孔大的叫环,边缘款而孔小的叫璧,是一种礼器。
毂纹,通谷纹,指的是璧面上凸起的小半圆,形似谷粒。毂纹璧一般出现在战国后期。
这块毂纹璧挺大的,比盘子还要大一圈,说是挂在墙上,但何米不相信谁舍得,总归是要造个柜子供起来的。
隔得远看不清,灯光又不亮,还没大屏幕给特写,没有激发人购买的想法,就连画册上的照片都不漂亮,不好看,没兴趣。
想了想,还是凑了个热闹。
“233号,这位女士出5000美元,谢谢这位女士,还有没有加价的?”
然后不出意外得被人超过去。
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声左右的报价,价格上到了美元就没有人加价了。
“1.05万美元第一次,还有没有加价的?”
“第二次?”
“第三次?”
胡先生小槌子举起来了,记者手里的照相机录像机也举起来了,要抓拍新中国第一场拍卖会的第一件拍品这一历史时刻!
“啪!”
闪光灯连成一片!
胡先生开口了:“很抱歉,因为这件拍品没有达到委托人1.1亿美元的底价,被卖主收回,本次拍卖无效!”
“嗡!”
全场都蒙了!
包括何米!
历史性时刻,还真的是历史性时刻,新中国第一场官方拍卖会的第一件拍品就流拍?
他这是故意的吧?!
反正不管故不故意,何米觉得,至少这位胡先生在内地是凉凉了。
这背后一定有文章,不是胡先生能操纵的,但是这锅,他背定了,不管后面有多少勾当多少暗战多少清算,他在内地别想混得开。
中国人都求个好兆头,香江的迷信风气更重!别说他不懂,这么重要的俩第一摞一块结果出一流拍?!不找你麻烦找谁麻烦?
别说没问题,谁信啊!
这是第一场官方的文物拍卖会,但是在此之前,并非没有私人试水,91年的时候在京城潘家园就有拍卖会,这才是新中国第一场文物拍卖会,交易拍品57件,交易额13万元,而且单位是人民币!
有这么一次参照,组委会又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