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成为首富从1991开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关村见闻

一个不留神房子入手了五六套,那打扫就是个大麻烦。

要不请个保姆?

何米挠挠头,算了吧,又不在京城常住,常住再请吧。怕房子长时间没人住,可以租出去嘛!四合院自带装修,连厕所的没有的房子只要主要结构还在哎咋整咋整,等弄厕所肯定又是一次大动。

亚运村自带装修,她选定了房子,其他都可以租出去啊!可方便了。就是西园的别墅还麻烦点,干脆就毛坯租出去让租客自己装。

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话说京城里,除了房子还有什么好买的?

古董?

可她也不认得啊!

而且,看多了国宝级藏品的综艺,那些小杯小盘的她也看不上啊!90年代市面上已经有假古董了,她也认不出来。

要是有机会有合适的渠道就买两件合眼缘的,没有就算了。

《揭棺而起》的小说写得很快,在亚运村的房子中反复流浪来回试住的过程中就给晏侣递了三万字的稿子让他帮忙给杂志社投稿,并且择定了108平米的两居室作为她的老窝,一间卧室,一间书房,简直完美。

这速度把晏侣,一两年一部就差不多了,而且还都是几十万字的中短篇,谁见过四天拿出三万字的?

何米就特别无辜。

网文签约作者啊!哪怕再扑街,保底六千,爆更一万那是基本技能!何米埋着脑袋狂写,两天就写完了,就这还是她改过然后找人誊出来的稿子呢!顺便给了她一点时间养养捏笔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中指疼痛。

所以电脑打字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来啊?

电脑倒是有了,但是汉字输入法不知道普及了没有……不对,汉字输入法有了没有?

说做就做,何米稿子都交了短时间内给自己放个假十分合理,于是她就跑到了中关村。

中关村,原名应该叫中官屯,后来一度叫中官坟。

中官,就是明清太监,这里一度是太监建庙宇和养老的宅院庄园。

太监这种职业除了名留青史的那几位绝大多数都是很惨的,名留青史的绝大多数还会更惨。能出宫养老已经是幸事,原本都是贫家孩子,多年进宫,家里不是音讯断了就是死光了,无家可归没有后辈,就只能互相搭着手安排后事。

他们没有祖坟,往往就近安葬,久而久之,这个久可以精确到几百年以内,这里的死人比活人还多,中官屯就变成了中官坟。

大清都亡了,那些可怜的太监当然是尸骨无存连骨灰都被扬了,这里附近被迁来了几所种花家最顶尖的学府,包括中科院,工作单位在这里,家也安在这里,子女在这里,自然也需要教育资源。

别看这里此时还是郊区,海淀区日后能成为京城最好的学区之一,此地功不可没。

一切都很好,就是现在人少,让人看着怪寒颤的。

每个学校都有是盖在坟地上的传说,但至少在附近,这个传说是真的。

何米看着荒得长草,不远处还有几个突出的酷似坟包的小土包,极有改名前的风情。

大下午得阳光正好都觉得一阵阵阴森。鬼故事最可怕的不是剧情,而是那一句“本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

何米在真实事件上一阵一阵得打哆嗦,催促司机开车。

来中关村当然不是为了上坟,何米是来找电脑。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就在中关村,一批一批的下海潮里,科技人员就近扎根中关村是京城最有名的电子一条街。

何米要在京城里找电脑,自然要来这里。

放眼望去清一色的一片平房,高科技企业却接地气得让人想要掉泪,笔记本电脑那是没有的,听说过的人都不多,所谓电脑,指的有且仅有台式机。

号称科技企业,但国内的科研院所穷的一个个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百姓普遍文盲,电脑还是科研人员手上的大玩具。在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谈什么软件硬件维修改造都是瞎掰,所以所谓的高科技企业,主要的营业内容还是……

卖电脑。

亲民得和后世的宰人电脑城一毛一样。

何米随便挑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平房走进去,成功凭借颜值吸引了目光和注意力,让平房里一个人嗖得站起来。

身材窈窕甜美可人的销售小姐姐……当然是没有的啦。

92年,全球的程序员都已经成功完成了性别比例的颠倒,清一色的老爷们并且向着和尚庙的方向一路狂奔。

油腻腻的头发,长满痘痘的脸,黑框厚眼镜,比盲人还像盲人的死鱼眼。哪怕没有格子衬衫,这幅标准的程序员宅男外貌也是日新月异变化极快的计算机界唯一传承依旧保持不变的优良传统。

要不是查过资料,何米也不相信程序员曾经是一个专属于女性的职业。

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第一个提出二进制的科学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操作人员、世界上第一批软件的编程人员,全部都是女性。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eniac,重达27吨,占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何米现在住的这套108平的二居室都放不下!

而当时负责操作这台大家伙的,就是六位女数学家。

她们在这个大家伙上爬高爬低,在数万个开关、真空管和插头中调试,并且开发出了自检程序,设计出模块的概念,在软件层面优化机器性能,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甚至,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女程序员居多,而据说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关村见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