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不在的这三天,他本打算把公司上一季度的情况和本季度的规划好好捋一捋,岂料天不遂人愿,第二天便接到江怡宁电话,让他去一趟工作室,有重要的事商量。
能让江怡宁以严肃的语气说出重要这两个字,足以证明这件事非同小可。
捯饬捯饬出门,马不停蹄赶到怡宁工作室。
朱薇将他领到小会议室,说:“沈老师稍等一下,宁姐正在开视讯会议。”
“视讯会议?”
“对,和美国的什么音乐机构,我也不是很懂。”
沈亦泽挑挑眉:“独立数字音乐发行机构?”
“对,是这么说的。”
他追问:“tunecore还是cdbaby?”
tunecore和cdbaby算是美国比较有名的独立数字音乐发行机构,故有此一问。
朱薇以不太确定的语气回答:“好像是前一个。”
“唔……知道是什么事吗?”
“这我就不太知道了,对方昨天才突然联系,我又不太会英语,所以……”
“没事,我一会儿问宁姐。”
其实不用问,他也能猜到七七八八。
虽然从没混过欧美音乐圈,但欧美音乐的产业结构他是了解的。
跟国内歌能不能火全靠某音的现状不同,欧美的音乐产业链从上游的索尼、华纳、环球三大内容厂商一直到最下游的unes等流媒体平台,相对完善也相对多样,对版权的重视程度就更不必说。
而作为全美最大的diy音乐发行机构,tunecore一向致力于帮助独立音乐人将他们的作品上架于azon这样的流媒体平台,除此之外,还提供版权代理和其他服务项目。
之所以找到江怡宁,十之**跟歌曲的版权代理权有关,至于原因——
他略一思索,立刻拿出手机搭上梯子点开油管。
“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江怡宁于1月2日上传的《蜂》,播放量竟已破了三千万,明明上个月看的时候还不到三百万播放量,一个月内竟然涨了十倍?!
最关键的是,他发现评论绝大多数是英文,这说明播放量的猛增并非宁姐粉丝的自嗨,而是实打实的出圈。
这可了不得!
时隔大半年,突然就蹿红了?
转念一想,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首化差异,就四个字,歌好可破。
至于为什么是现在破,他猜多半是被搞音乐推广的油管大佬翻牌了,歌曲本身的质量过硬,再引一下流,起飞也在情理之中。
tunecore这时找上门,很可能是想拿到这首歌的海外版权代理权。
他是这么估计的,然而,从江怡宁那儿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发现他严重低估了。
《蜂》的播放量暴增,并非自一个月前开始,而是最近三天的事。起因跟沈亦泽猜测的相差无几,油管某大佬闲来无事淘歌,无意中听到这首歌,惊为天人,当晚便出了一期安利视频。
之后便出现一传十、十传百的滚雪球现象,甚至冲进了油管音乐榜日榜前十,有了曝光,涌入听歌的就更多,而播放量增幅越高,曝光就越足……继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若不是tunecore找上门,江怡宁还不知道她的歌突然蹿红了——自从17年进军海外受挫,她就很少关注她的歌曲在海外的反响,更何况还是发行已大半年的老歌。
“所以tunecore是想拿到这首歌的海外代理权吗?”
沈亦泽问。
江怡宁平静地说:“不止这首歌,还有另外八首涨势不错的歌。对方希望我再创作一张单曲,连同这九首歌一起,收录成一张专辑,他们会帮忙筹备海外的宣传和发行事宜。”
沈亦泽算是听明白了:“他们想签的不是歌,而是你。”
“没错。”
“你的想法呢?”
江怡宁沉吟片刻,说:“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拓展海外市场。其实除了tunecore,这两天还有一些国外的厂牌联系我,我考虑之后,还是觉得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在海外发歌比较好。”
她说得委婉,但沈亦泽听得很明白。
在海外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活动,言下之意就是,她会尝试,但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更不会去欧美乐坛发展。
沈亦泽表示赞同:“独立音乐人相对自由,tunecore合作的线上平台不少,只要歌好,也不是没有出圈的可能。”
他知道江怡宁曾在她最辉煌的时期尝试过走出国门,可惜的是,17年在国内封后的专辑,在美国却遇冷。
之后三年的专辑风格大变也是受此影响,她试图在创作之中加入更多国际化和欧美风的东西,结果导致这两张专辑在国内也惨遭销量跳水。
今年好不容易调整回来,突然又整这么一出。
放在17年以前,她肯定头脑一热立马就冲了,可经历过低谷遭受过失败的她已经看淡了许多,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升影响力固然很好,只不过,必须在保证国内基本盘不崩的前提下。
沈亦泽很能理解她。
非英语国家的歌手混欧美乐坛,别说闯出名声,连站稳脚跟都很困难。这并不代表国内歌手一定不如欧化和体系差异所产生的隔阂很难靠后天弥补,再优秀的音乐人去了,大概率也是扑街的份。
哪怕强如周董,他的影响力也仅限于东南亚,出了东南亚文化圈,演唱会还得靠华人撑场面,欧美粉丝不说没有,只是相较而言,真的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