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明豪贾>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书馆

“刘兄看来是没见过这么多书吧”

彭时看了看一脸惊愕的刘建,笑道。

“国子监书馆,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之地,在下也早已心驰神往,不过如今看后,才知学海无涯之真正含义也”

刘建四下看了看,回头向彭时笑道。

难怪彭时要留在国子监读书。

看些书馆中的藏书,哪怕读个数年估计也读不完吧,何况是暗中印刷,带出。

看来全部带走是不可能啊。

不过这也让刘建高兴。

毕竟这之中有很多外人见都没见过的孤本,珍本。

如何不让刘建高兴。

“刘兄也是嗜书如命啊,这里藏书足有三百四十多万本书籍,其中二百六十多本是外面根本没有的珍本孤本,涵盖各种经义及经义注解,历朝历代的都有,除去儒学外,还有一些从各地收集的百家之言,这些是永乐之时编写永乐大典时收集出来的,这还仅仅是国子监,翰林院中的藏书更多”

彭时向刘建介绍着。

“那北京国子监和翰林院呢”

刘建又问道。

“北京,南京皆是一致,南京有的,北京全部都有,本身北京国子监和翰林院藏书都是从南京抄录,印制过去的”

彭时继续介绍着。

“这里是分区管理吗”

刘建四下看了看后,问道。

“分区管理?哈哈,刘兄此言颇为精妙啊,这确实是分区管理的,此地内外五个院落,每个院落三层,每层都是一个独立分区”

彭时笑道。

“那农学,算学,医学这些书籍在何处”

刘建回头问道。

“农学在二院一层,算学在四院三层,医学在三院二层”

彭时看了看刘建,心中有些奇怪。

这刘建一开始不问经义,反而问农学,算学和医学。

难道刘建对这些有兴趣。

一般刚来国子监书馆的不都是先看经义吗。

“那这里面有没有关于记录船只,记录江河湖泊及大海的书籍,又有没有关于工匠手艺及一些自然现象如墨经一类的书籍”

刘建回头又问道。

“这,刘兄不学经义吗,刘兄明年乡试,后年会试,殿试,似乎学习经义更好吧”

彭时眼神有些怪异的看了看刘建,问道。

“经义自然要看,不过也不能只学经义吧,其他小弟也想多学,博览群书,也无不可嘛”

刘建见彭时眼神变化,也没有其他反应,而是淡然的说道。

彭时听后,点了点头。

“博闻强记,海纳百川,博览群书,博采众家,刘兄如此,在下极为佩服啊,记录船只的包括南洋,西洋等地的书籍,材料在五院三层,江河湖海等书籍在五院二层,至于工匠还有一些如墨经一类的书籍,在四院一层,二层,刘兄有兴趣,随时可以去拜读”

彭时笑道。

“那这里可以借阅吗,小弟想皆回家中拜读”

刘建又问道,心中已是心花怒放。

要是能够借阅,直接借回去复印即可,也免去了自己背书之苦。

“这,在下便不知了,刘兄可向李师询问,李师先前不也对刘兄赞赏有加吗,我想应该不难”

彭时笑道。

在进入国子监读书当天,刘建便被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给盯上了。

和彭时一样,刘建也被李时勉寄予厚望。

只可惜刘建已经拜师,李时勉没法再收刘建为弟子了。

不过这不影响李时勉对刘建的喜爱。

文笔清晰,华美,才德出众,才气众横,博闻强识,记忆惊人。

这些都被李时勉所赞扬,夸奖。

而是虽然以前没人借阅过,不过彭时觉得刘建借回去熟读也不是不可以。

而是要是刘建可以借阅,那自己岂不也可以。

“这,之前没人借阅过吗”

刘建听后,问道。

“没有,不过刘兄被李师提点过,且刘兄也是勤奋好学之人,借书回去也是为了熟读熟记,我想李师应不会拒绝吧,不过刘兄还是多读读经义更好,那些杂书当个兴趣可以,但绝不能当主业啊”

彭时眼神又一动,瞪了刘建一眼。

“谢纯道兄,小弟必谨记在心矣”

刘建对彭时一拜后。

便开始独自在书馆之中逛着。

彭时则前去藏有经义之地,认真研读着。

与彭时告辞后,刘建首先来到了彭时所言的五院。

整个国子监书馆,一共五个院落。

但是相比于一院的儒家经义,二院的法学,农学等有众多监生研习,读书外。

五院可谓空无一人,几乎没几个人前来。

看着空空如野的院落,和院落四周的房舍。

刘建心中暗叹。

五院所收藏的主要是江河湖海等地理知识,还有就是西洋,南洋的风土人情,国家见闻等等。

这之中既有历朝历代所记录的书籍,也有郑和下西洋的记录和见闻。

而一边的四院中则主要记录了各种工学,格物,工匠技艺包括各种船只,各种水力,人力机械等等书籍。

在刘建看来,虽然四院,五院不敢说涵盖所有。

但是看着这一院最少五座三层小楼,一层最少三间房,每间房皆有书架堆放各种书籍。

看这高耸的小楼,宽大的房舍。

如此一个院落之内最少也得有数十。

而这些在大明内部确得不到重视。

如郑和下西洋的一些记录,记载,最后还被付之一炬。

可惜可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书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