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妃看完,随手扔火堆里,看着一张大纸烧成灰烬,小声问道:“打哪儿弄来的?”
敦郡王妃悄声回答:“还用弄?这玩意儿,咱们走这一路,街上都贴遍了。我听说,也就京中戒备森严,没贴上呢。通州那边,早就传开了。”
宣妃摇头叹息,嘱咐道:“咱们娘们儿家家的,不管外头的事。你只管看着听着就是,别多嘴。”
敦郡王妃不比宣妃小几岁,这点道道哪里不明白。知道宣妃是为自己好,急忙点头称是,“娘娘跟我想一块儿去了。”
宣妃点头,看着火苗,又问:“紫禁城里头——知道了吗?”
敦郡王妃迟疑一刻,回答:“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这么大的事儿,一字一句火辣辣地打在脸上,康熙他可能不知道吗?底下人虽然有心瞒着,奈何康熙掌权多年,这几日正是四下抓捕八福晋之时,加上又人刻意撺掇,果然不出几日,康熙案头就放上了活版印刷大字报。难为康熙为君多年,心性冷硬,看完之后,居然没吐血而亡,还有心叫来诚亲王胤祉,命他赶紧想折子,把这玩意儿给消灭了。
胤祉小心翼翼拿来瞅了瞅,脊梁上顿时起了一层冷汗。心中暗骂:“哪个倒霉孩子,把这玩意儿给老爷子捅上来了?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种事,叫爷上哪儿去堵去?”
胤祉正在发愁,康熙可不管他为难,直接下了圣旨,叫他几日之内,把此事了结了。
胤祉万般无奈,磕头出了乾清宫。一路上琢磨,这事该如何是好。也是这两年运气好,正在发愁之时,前方传来捷报,说直亲王、年羹尧领西北大军大胜。不日凯旋。
说也奇怪,捷报到来之日,街面上大字报如北风扫落叶一般,一夜间消失殆尽。
胤祉心里高兴,再也不敢提大字报一事,抓紧时机撺掇文人墨客,歌功颂德,好叫老爷子高兴高兴。
前方捷报频传,朝中人都捡着好听的说,直把康熙夸得比唐太宗还英明,比明成祖还英武。康熙自然高兴。然而,直亲王凯旋,威信大涨。他又不能不再次审慎起来。原本前方战事起,老大胤褆带走了皇子、皇孙无数。太后去世,才回来拜祭守灵。为何那场刺杀,唯独胤褆不在?为何他一回来,大字报便消失无踪?
这件事纵然与他无关——呵呵,说出来,康熙也得信呐?
再想想当年太子去后,胤褆没了储君弟弟压制,何等舒展。康熙念叨一声,把太子之死劝推到朕的身上,不是胤褆?总不能——是老八媳妇儿吧?
想想也是,这等小心眼儿贴大字报行径,胤褆未必想的出来。若是老八媳妇儿,好容易逃掉了,不说跑到天南海北躲着,这又是闹哪样?康熙糊涂了,一个妇道人家,她怎么就能煽动隆科多,搅动西山健锐营?她哪里来的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难不成,她背后还有其他人?老八?不应该,老八媳妇儿闹事,就是老八出首;老九?郭络罗氏?会是吗?
康熙再次不安起来。儿子们长大了,他也老了。一辈子跟人斗,斗到最后,最大的敌人,却不知道是自己哪个儿子。这样的日子,康熙厌烦了。每次大朝会上,他能明显看出大臣们对他态度隐隐转变。康熙甚至觉得,他确实到了该退位,该荣养之时了。只是,在他退位之前,他还不想放权。皇帝,一旦失去权力,一旦不能制衡,将会面临什么后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月余,直亲王胤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率部凯旋。康熙亲在乾清宫设宴,为两位功勋臣子接风。顺便,带着众臣子商议西藏事务。
当天,惠妃收到康熙重赏。到第二日,正在惠妃钟粹宫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恭贺之声喧哗热闹之时,大学士年羹尧、礼部尚书贝和诺捧圣旨前往储秀宫宣。宣旨天官规格之高,令人咂舌。
自这日起,康熙后宫中最年轻的妃位主年秋月,在拼哥中一举夺魁,接着康熙意图打击年长皇子母妃这一东风,侥幸而又无比顺利地晋位贵妃。后宫排序,仅在康熙表妹佟贵妃之下。位居惠妃、德妃等众老资格娘娘之上。三日后,隆科多惹恼康熙,康熙大笔一挥,晋位和妃瓜尔佳氏为贵妃,位列敦贵妃之后。两位得宠贵妃上位,彻底打破了自孝昭皇后去世以来,佟家女子引领后宫之首的局面。和妃资格在年秋月之上,排序却在其下,这一排序,愈发坚定了年秋月地位。
直亲王府得知这一消息,胤褆与大福晋一齐撇撇嘴,接着卿卿我我,互诉别情。倒是圆明园内,八姐听了消息,心情很是难以平静下来,默默良久,还是忍不住捂着肚子哈哈大笑:哎呀,哎呀,四哥啊,你小老婆给老爷子抢了,还封做敦贵妃了。往后你见了她“老人家”,您也得行礼了哈!哎哟,您倒不常见她。德妃可是日日都得给她请安呐。嘎嘎!
弘时跟弘旺来请安,看八额娘似笑非笑,暗地里调侃四爷,这哥俩无语回避。到小书房内,弘时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