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庭扫穴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意思是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这个成语的寓意,哪怕是到了后世,也不曾有多大改变。
单从字面上来看,当然是小皇帝说,表哥,无需顾及,但有不服,统统撂倒!
可小皇帝特意安排他身边的近卫来通知,会不会有别的含义?
幸好,薛翰已经故去的老师,不但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儒家大才,更精通各种典故,对于诸朝的历史,堪称了若指掌。
所谓犁庭扫穴,要是放在明朝之前,或者哪怕放在英宗年代,单纯就是犁庭扫穴的意思;可要是放在成化之后,含义就不一样了。
因为,成化朝有个着名的战争,史称“成化犁庭之役”!
当年,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不堪忍受蒙古人的统治,又差点被不可一世的蒙古各族弄死,走投无路之下,不堪受朝鲜人的侮辱,转而接受了大明朝廷的安置。
大明于牡丹江南下,浑河中上游,图们江一带,设置了建州卫,令其年年入大明朝贡,同时协助大明管辖女真各部。
这就是辽东羁縻卫的由来,或者说这就是以夷制夷!
第一任指挥使猛哥帖木儿,以及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对于大明朝廷,算得上是忠心耿耿,感恩戴德,有来有往之下,大明也不亏待二人。
可从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开始,事情就变了。
先是董山和他的叔叔凡察争权,继而,董山这个残暴的家伙开始屠杀当地汉民,令建州女真八部无限进贡,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董山更是兼并无数小部落,于汉人各个驻地掳掠女子,以充实力。
成化五年,成化帝令大军从抚顺关出兵,小小教训了一番董山。
董山彼时诚惶诚恐,夹着尾巴跑来求饶,大明也不为己甚,大度地饶了他。
可是,董山实在是个狼子野心,兼毫无廉耻的家伙。
这厮不但加大了骚扰汉人驻地的频率,还暗暗依附朝鲜,受了朝鲜封的官职,并且勾结兀良哈,派人去草原给蒙古势力大拍马屁。
当然,也不算勾结兀良哈。
无论历史怎么写,猛哥帖木儿,建州左卫,董山,以及建州左卫的成分,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兀良哈人。
甚至,他们乃是朵颜三卫的一部分。
只不过,为了方便管理建州女真,这些家伙冒充自己也是女真人。
大明朝廷怒了,成化帝更是怒不可遏!
成化帝直接下令朝鲜出兵……这也很好解释,当年朝鲜的小动作也惹翻了成化帝,导致小脾气一上来,成化帝决定连朝鲜一起打。
幸好,朝鲜这个时候很醒目,在抗击倭寇无力之下,无论如何都不敢激怒大明爸爸,乖乖地配合着大明爸爸出兵,将建州三卫蹂躏得死去活来。
但是建州女真并未因此消停下来,依旧贼性不该,十年间,多次深入边境烧杀抢掠,而且越演越烈,明宪宗派亲信太监汪直前往调查,结果得知一年竟有几百起烧杀抢夺事件,成化帝大怒。
成化十五年,明宪宗下令,由抚宁侯朱永领大军五万,汪直做监军,并再次联手朝鲜,于冬季十月,进剿建州,至当年十二月,建州三卫,两卫被荡平,左卫受重创,村寨都被扫平,所有房屋建筑全部夷为平地,这次对建州女真部落毁灭性的种族屠杀,被称为“成化犁庭”。
整个前因后果,说来话长,但在薛翰的脑袋里,却是电光火石之间,被他立即想个全盘。
薛翰也立即明白,所谓的犁庭扫穴,怕不是只是个雷霆打击这么简单!
以他对那位小表弟的认知,以及通过小皇帝时不时的言行,薛翰眯起双眼,那个小老表是要本候……玩的更狠一点?
这个念头一起,便如春风抚来,野草又生,念头不可遏止地膨胀。
受小皇帝影响,薛翰对于种族其实区分得并不严格……便比如蒙古人、鞑靼人,他人虽然称为鞑虏,但小皇帝却严令部下勿作如此称呼,而是以势力做细致区分。
好比鄂尔多斯部,留守原地,不曾随满都阿固迁徙的,现在和大明也交流得甚好,双方贸易往来,人情世故,连满都阿固都羡慕。
所以,薛翰之前根本没有一丝,想要对建州女真赶尽杀绝的念头。
但是,他这个中心的老仆人,一直照顾他长大的长者,被挖掉眼珠子,割掉耳朵,真正触怒了薛翰心中的暴怒之火。
这把火,愈烧愈炽!
“来人,为本候传令下去,建州卫冥顽不灵,敢辱大明使者,陛下有令,令吾等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击溃建州三卫,之后重组之!”
“去通知方将军、王镇将军……”
“兵贵神速,立即出发!”
薛翰怎么想的,小皇帝其实一点也不介意。
以朱厚照对于薛翰的信任,薛翰与顾雄所领的部队,小皇帝连监军都懒得安排!
但薛翰所思所想,也猜了个**不离十。
对于建州三卫,于落难之际被大明救了,还给予资助,并敕令他们协助抚顺,管辖辽东一带,可以说给予了相当大的信任,相当大的自主权。
可建州三卫是怎么做的呢?
猛哥帖木儿和凡察还好一点,等到他们的儿子,从董山开始,就一路变变变。
每当草原大军叩关,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等不得安生之时,辽东也开始变化了。
这个时候,建州三卫第一个开始勾结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