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显德殿。
除了长孙无忌远在幽州,其它几名大臣已经跪坐在地上,听说太子有要事相商,大家都认为是突厥已经南下,前后脚进殿,很快人就到齐了。
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左仆射萧瑀、右仆射封德彝、兵部尚书杜如晦悉数到场。
太子还没到,大家三三两两的议论了几句,大都是关于北境灾荒和突厥南下的事情。
就见李世民大步走了进来。一张如刀刻出来刚棱冷硬的容颜,这是一张带着些胡貌的脸,威猛、有力、目光如炬,浑身蓄满爆发力。
他的半张脸掩盖在浓密的落腮胡中,双眸闪耀着犀利的光芒晶莹剔透。
要是韦枫看到,第一念头会向他讨要签名。
混血儿一般都很英俊,特别是带有鲜卑族血液的汉族更是翩翩美少年,看看慕容复就知道了,鲜卑贵族真是帅到爆。
事实上李世民比韦枫想像中还要帅,可算帅出了天际。
“太子殿下。”
几位重臣纷纷起身行礼,登基仪式已经拟制完毕,八月初九,太子将在东宫显德殿登皇帝位,大赦天下,并且放回武德年间被流放的人员。
同时赐给文武官员勋号、爵位,免除关内和蒲、芮、虞、泰、陕、鼎六个州的两年租税,全国免除徭役一年。
很快大家都要称呼太子为圣人了,这几位重臣平时在家里已经进行着改口训练。
李世民挥挥手让大家坐下,这几位年轻都不小了,特别是右仆射封德彝更是病痛缠身,站不了一个时辰就会嘴角发紫。
“望江楼中有一种太师椅,坐起来非常舒服,你们试过没有?”
看着封德彝跪坐的十分辛苦,李世民想起昨夜和观音婢的一番对话,开口问道。
几位重臣大眼瞪小眼,他们脑中全是朝中大事,谁会去关心什么望江楼,此楼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在场没有一个人清楚。
李世民看着他们的表情,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望江楼前的那些诗和对联,自己都已经听说了,这几位重臣天天扑在国事上,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为国事操劳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想到这些他心中有些感动,同时对眼下的国事又有着深深的担忧,打仗他是不怕的,但是他很怕缺钱。
登基仪式可以节俭一些,但打仗就没办法省钱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万万不能缺的,不然纵然是兵圣在世,也难求一胜。
通过兵部和政事堂的判断,加上各类的情报汇总,李世民已经断定颉利可汗很快就要提兵前来与自己会猎,并且应该就在这两月之内。
隐太子的余党已经控制的不错,朝廷根基已稳,但是应付外敌却没有很好的对策。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几位重臣,叹了一口气,“你们说说,咱们现在最缺什么?”
“太子殿下,缺钱。”
几人异口同声回道,他们大概明白太子殿下召见自己的意思了。
大家脸色都有些红了,眼神躲闪,因为政事堂合计过,整个资金缺口至少达到二十五万贯。
如果没有钱打仗,就只能和突厥展开谈和,就算此事能成,以突厥人的尿性,国库中的黄金、丝绸等物也会被搜刮一空。
他们都是李世民心腹,自然知道当今太子心中的骄傲,发动这样血腥的事变,秦王就是憋着一口气,他要证明自己比父兄都要出色。
可惜命运不济,要是突厥人兵临城下,世人会怎么看这位当今太子呢?山东等地会不会再起波澜?
兵法上可以以正合,以奇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是钱粮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封德彝腿脚不便,坐不了多久,又站了起来,李世民见状让人端来了一张太师椅。
“圣人,这个坐着稳当,舒坦。”
封德彝将整个身体缩在太师椅上,觉得自己的腿疾好了很多,也不十分痛了。
“这个玩意真是不错,每人赏你们几张,拿回去好生享受。”
“为臣谢过太子殿下!”
殿内的气氛为之一轻,李世民笑了起来,“这是太子妃昨日介绍的,听说制造这个玩意的人叫韦枫。”
“到是有几分聪明。”
“正合了仆射大人的味口。”
房玄龄见太子殿下专门提到此人,心中有些了然,看来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宦官,已经给太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己这一阵为了权力交接一事忙得昏天黑地,根本不知道此人做过什么事情,他已经准备回府后找两个儿子好生询问一下。
“太子妃昨日给太子提出一个建议,想让韦枫来当“捉钱人”,大家认为如何?”
初唐虽然很穷,但福利不错,上朝日朝廷都为朝臣准备好了公款吃喝,品种丰富,料足量多,比之外面的酒楼也不遑它让。
虽然穷,但穷不上大夫,国家机关的伙食还是可以的。
上朝日开饭的时间大都是午时,官员们集中来到食堂,也是按规矩位置坐地或者坐床,等着杂役们在食案上摆好饭。
而朝廷各部门的“公厨”预算都是朝廷赐给本钱,各部门自己去营运收利的形式来应付。
朝廷的本钱是不能花的,所以要找一些“捉钱人”,把这些本钱借给“捉钱人”,叫他们拿了这些本钱去做生意,按月或者按年缴多少利息给公厨,朝廷的公厨则用利息来买粮买菜做饭供应上朝官员。
现在生意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