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发生的一切,自然很快就传到了谢老太爷这儿。
别看他不上朝,在守制,但他耳目还是众多的。
谢老太爷虽然高兴,但又有点发愁。
谢家的家底不够厚啊。
你想,一开始的时候,他想孙女进宫里。
侧妃的嫁妆嘛,肯定要少点。
更何况,他是清流,倘若给孙女的陪嫁多,那岂不是代表他很会伸爪子?
皇太孙纳侧妃,可也算是大事,很多人看着的。
他在清流圈人缘虽然不错。
但是得罪的人,也不在少数。
到时候因为孙女的嫁妆被人弹劾,那就不好了。
所以,那时候他就有想过,他送二十本孤本给孙女当添妆。
至于别的,就看儿子和孙女自己了。
反正孙女有和皇太孙,和镇南王世子妃合伙做生意,这也是满京城都知道了的。
谢家分家,那也是早就上了族谱的。
所以,谢老太爷原先是压根不担心的。
在他看来,陪嫁先少点,过得去就成。
反正将来可以暗暗给孙女银子的。
可现在,倘若要嫁给国公,那就不一样了。
倘若是皇太孙的侧妃,那么,你的陪嫁肯定是不能多过太孙妃。
要不然,就是公然打太孙妃脸了。
能被皇上挑出来成为太孙妃的,人家的娘家底气肯定不容小看的。
家里人肯定有一部分人是朝中的中流砥柱。
这也是为了巩固皇太孙的政权。
可孙女现在嫁的是国公,是正室嫡妻。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或者说按照皇帝对定国公的荣宠,说不准皇帝给皇太孙挑太孙妃,太孙侧妃的时候,也会给定国公挑个侧室?
那么到时候,自己给孙女的嫁妆怎么安排?
倘若那侧室进门,陪嫁得少,还好。
倘若陪嫁得多,那自己这边如何自处?
多些吧,谢家还真没这家底。
陪得少吧,打脸的便是谢家。
所以,谢老太爷不由得愁了起来。
虽然定国公所谓的侧室,压根还没影儿。
相比较谢老太爷,谢家长房二房那些有女儿的人,就想得多了些。
之前有听“高人”分析过,皇太孙为了“报答”纪谢氏的养育之恩,谢家的教育之恩,会纳一个谢家的姑娘。
这点,哪怕是谢老太爷也不反对的。
要不然,前些日子,谢老太爷老关注孙女们的功课干嘛?
现在,最有竞争力的谢若宁被皇帝指婚给纪一帆了。
虽然正式的指婚圣旨还没下。
可是帮忙,现在大家都知道,皇帝表示要指婚的。
哪怕在没指婚前,他先挂了。
皇太孙上位,做为一个孝孙,肯定也会完美的完成祖父的“遗愿”吧?
再说了,哪怕没有圣旨,不是还有大家长们的口头约定吗?
纪一帆那么孝顺的人,会违背?
倘若要违背,那么之前他不用和皇帝提不就成了?
难道谢家还敢上门去讨要说法吗?
所以,纪一帆肯定是娶定谢若宁了。
没了谢若宁,那么,就在她们这些人之中挑送进宫的人喽?
于是乎,东府也好,西府也好,有适婚女儿的母亲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虽然两府都在孝期。
可是,美容护肤美颜的东西,可不是光靠一天就能成功的。
虽说孝期的时候不能裁剪新衣。
可是,只要处理得好,偷偷的不就行了?
哪个当母亲的女红会不行啊?
哪个当母亲的,手里头会屯点好的布料啊?
至于在上课的时候,谢若宁也发现,自己的人缘关系好了起来了。
细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如此。
她倒是不反对任何一个堂姐妹进宫当娘娘。
这样,将来她也算是宫中有人的人。
将来,还可以两堂姐妹一起合伙做点小生意。
比方说,之前和谢若曦的“步步高”靴子生意啥的。
你别看只是小本经营。
倘若开得好,生意未必会差。
你想京城有多少人口?
又有多少的官吏?
做这个生意,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更何况,倘若堂姐妹进了宫,那不是更加符合这“步步高”的含意?
可哪里知道谢若宁却收到谢老太爷的指令,让她进宫和纪谢氏表示,皇太孙的后院,包括以后的后宫,不想有谢家的女人……
谢若宁一听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自己听错了。
以为谢老太爷想的是,让自己去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得给谢家一个名额。
毕竟,努力争取一个名额,那才符合平时谢老太爷的为人不是?
可哪知,谢老太爷明确表示,谢家退出。
因为谢家以后要当纯臣!!
一方面是之前的事受了刺激。
另一方面,之前年长的皇子不是全部牵涉进了京城突变事件么?
皇子的妻族,包括侧妃的那些人家,甚至皇子的母族,基本也是牵涉进去了。
罢官,那算是轻的。
当家人杀头,没有牵连全家或者全族的,也算是轻的。
太多的家族,一夜之间,投入大牢,只等判决。
谢老太爷一直在旁观,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了。
成功,自然是好。
可皇位毕竟只有一个。
倘若输了,那就是赔上全家,甚至全族人的命了。
这就划不来了。
还不如当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