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朱佑俭端起了酒杯,太监继续传话:凡是愿意跟随朕南迁守天下的,就请满饮此杯。饮罢后,一起用膳。若是有哪位臣公现在不愿意,那就请先考虑,酒就在面前,饮罢后,便可随意。
太监说完,朱佑俭也用洪亮的嗓子喊了一声:诸位!请!
说罢,一饮而尽。
钱谦益等军机处的大臣,当然是立刻站了起来,相互敬酒,并一饮而尽。然后,抄起筷子,开始大吃了起来。
当时的菜品,要比现在的清淡很多,可这人饿了,再加上御膳房把菜做的十分漂亮,青的,嫩的,油亮亮的,腊肉、烩羊、蒸鱼等等,看着就十分开胃。朱佑俭用这么一招逼朝廷官员就范,手段极其残忍。
这些大臣是讲廉耻,重信用的,至少是在表面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要讲廉耻的。他们知道,现在这酒席之上,要是吃了这一口,以后可就不能再说自己反对南迁了。
于是,一场非常有意思的表演开始。
其实,在这些声称,坚持不能迁都的大臣之中,真正是发自内心劝阻的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只是凑个热闹,起个哄,捡个便宜的美名而已。
现在,腹内饥饿,面前又有这酒香味、肉香味围攻五脏庙的情况向。
于是乎,那些貌似忠信,实际是起哄的大臣,各个是闻风倒戈,弃甲归降,将那忠臣义士的面具一扔,端起了酒杯。
就如在某一张桌子上,几位大臣正互相给台阶下,那表演的水平堪称影帝。
哎,年兄呀,陛下所言也有道理,当下之事,并非是要保住这北京,而是要保住这天下的民心呀!
没错没错!冯大人说对,北京就是保住了,可失去人心,又有何用?
哈哈,就是!另一个大臣也参加进来,道:其实大家懂的,守北京,其实就是守山海关,守宣大两府,这些地方守住,南面守住保定,这北京自然高枕无忧。
年兄高见!现在,山海关有吴大人,宣大有周大人,哈哈北京还有关大将军,谁人敢觊觎北京?还是陛下高见,应该去应天,毕竟李自成是在滁州呀。况且,这应天也是国都呀。若陛下南迁,不对,是陛下南征,才能按天下之心,才能确保大明社稷不失呀!
哈哈,是呀!我大明万里锦绣,哪是蛮夷流寇所能灭的。来,我们也干一杯!
干杯!
几位大臣匆忙喝了一杯酒,然后,赶紧往嘴里吧唧菜。要知道,这些大臣是天不亮的时候,就在东华门、西华门两场等候,现在午时都过了。这些大臣平常也是养尊处优,哪里吃的了这样的苦。
在这一桌的旁边,另外几个大臣看到刚才坚持的战友也沦陷了,开吃大吃大喝。于是乎,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最终,大家都把眼光落在了座中,资历最老、官阶最高的一位老臣。
那意思很明白,请老大人拿个主意。或者说,请老大人带个头。
那老臣已经是头昏眼花了,若是再不吃点东西,就怕会晕死过去。
于是,老大人叹了一口气,道:好了,就这样吧,吃饭吧
那说话的感觉,就好像是阵前投降,准备接受失败命运的将帅一样。
看这位老前辈都动筷子了,那其他人也就没有什么好保留的了,都也就吃喝起来。不过,比起他们旁边那一桌,这老大人的一桌的大臣还是,有些节操,至少没有为自己的变节发表什么掩饰的言论。
这些大臣们吃着吃着,也就慢慢地忘记了刚才的为难和扭捏,甚至有人开始讨论这蒸鱼的做法,还有这落花生的妙处,还有说,椒盐配上羊肉才是绝配云云。
朱佑俭坐在高处,看着下面觥筹交错,大臣们全都是笑逐颜开,狂饮豪嚼,脸上也露出了鄙夷的笑容。
就在此时,一个小太监走到了王承恩身旁,耳语了几句。王承恩脸色一沉,便走到了朱佑俭的身边,小声说道。
陛下,现在所有的大臣都已经开始吃喝了,唯独有一人,直到此时,还没有动筷子。
朱佑俭听了,心中十分不快,恨恨地说:怎么?还有人不服?是谁?
是杨廷鉴。
朱佑俭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似曾相识,可又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便问。
此人是和官职?
回陛下,此时现在还未有官职,乃是国子监生。
监生?
朱佑俭低下头,从这身体的原主人的脑海中,搜寻此人的信息。
自穿越以来,自己的记忆,还有原来崇祯的记忆,两者相互重叠,自然有些混淆。尤其是遇到一些历史真相与他之前学习到的不一致的时候,脑子里就容易出现死机的情况。
不过,这个杨廷鉴还好。关于此人,朱佑俭还是有些印象的,这个人的学识很好,而且,晚杰也是不错。
哦!朱佑俭突然道:此人就是崇祯十六年的状元,对吧?
正是,陛下,您想起来了?王承恩有些诧异地问道。
哦,哈哈,对了,没错,就是他!
崇祯对他进行殿试的时候,杨廷鉴有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好句。崇祯立刻定为状元,并且成为国子监生,并入翰林,做了编修。
笑容稍纵即逝,想到今天这个新科状元居然敢顶撞自己,朱佑俭脸上又沉了下来,对王承恩说道。
走,我们去看看。
说着,朱佑俭走下了宝座,走向了杨廷鉴。
当他走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