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段对手还没成长起来的岁月。
裕仁想当明治第二却碍于日本传统必须等大正翘辫子才能继位,德国小胡子和后世卖盗版碟的一样还躲在街角里发传单。斯大林这位大胡子正头疼如何搞死托诺茨基后搞独裁,英俊小生罗斯福才换下海军服步入进入政界,丘胖子正在国会大肆鼓吹苏联威胁论。
虽然各忙各的大家还没交集,但杨秋却不敢闲着,他知道论真实水平自己能被这几位玩到残废,所以坚决贯彻笨鸟先飞的格言......。
所以1922年剩下的日子他主要工作是继续完善民生改革,并推动国会尽早完成《中华民国专利法》和《中华民国社会保险金法案》。这两个法案是1922年最后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大事。为尽早推动法案,杨秋不仅亲自执笔在报纸上发出呼吁,要求尊重知识和提高工人待遇,尤其是女工待遇,加快技术工人培训速度,增设等多技术学校等等,还亲自赴上海、广州、汉阳等工业地区收集资料,走入工人中间了解他们的想法。
这些事情虽不起眼,但却让全国越来越庞大的工人团体看到了希望。在他的呼吁下,国会上下不敢怠慢,到年底时就完成立法,通过了严厉的《中华民国工人社会保险法案》,要求所有在华企业、工厂、农场、商店等盈利机构都必须为下属工人提供劳动合同,劳资双方按比例每月缴纳医疗和养老金。财政部还为这笔钱还成立专门机构管理。
新法案诞生总会伴随麻烦,在识字率依然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人都不解,因为他们发现拿到的钱少了,询问老板后才知道不少都被拿去缴纳社会保险金,所以还引发了小小的骚动。还好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等解释,得知只要定时缴纳社保金,将来退休后可以每年拿退休金。平时看病还能减免部分医药费,观念也逐渐扭转过来。
其次就是《专利法》。
中国是《巴黎和约》缔约国,承认各国专利权。但国内却迟迟没有自己的专利法案。通过这部法案不仅弥补空白,也保护了知识分子搞科研的积极性。最后国会还在杨秋的建议下,设立了“中华科技创新奖学金”。每年都会由全国30家主要大学和报纸媒体一起评选50种创新技术,并奖励技术发明者每位1万民元作为鼓励和创业金,前三名更是可以拿到10万民元的大奖。
获得1923年首届该奖项的头名状元就是周厚坤。他发明了首款中文打字机己,实现国内文件资料刊印的麻烦。这个奖项不仅给他为他个人赚取10万奖金,还让困境中的蕴华飞机厂获得了制造中文打字机的生意,仅当年就获得一千台的订单。第二位是汉阳钢铁厂几位留法冶金学生,他们都是欧战赴法学习技术的劳工,后来干脆在法国继续留学,归国后前往汉阳钢铁厂任职。鉴于国内拖拉机和汽车制造业开始兴旺,传统钣金工序麻烦。所以他们就想改造冷轧钢板的工艺,然后靠冲压一次成型加工车身等部件,最终通过2年的研究终于实现用高速滚轴冷轧宽薄板的工艺,不仅拿到奖项,还带动全国各大钢厂引进这套技术。极大提高了汽车、冰箱等需要薄钢板的制造业的效率。最后这项技术还被国外相中,随后2年汉阳钢铁厂仅靠这套专利技术,就获利高达数百万专利费。
这是后话。
最后杨秋还和总参研究后决定,率先开放东北、西北、黄河以北地区的低空,促进这些地区的农业和邮电航空需求,加大对国内航空业的扶持力度。
在内政建设稳步推进时。杨秋也不敢放松军队建设。考虑到西北要塞、军用通讯线路等等建设都处于告诉发展期,资金紧张,他果断减小陆军装备的采购费用,海空依然维持扩充速度不变。这虽然让陆军上下怨声载道,认为总司令倒在了海军的美人计下,但由于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大规模战争迹象,所以军费大头的陆军也不得不为国家建设让道。
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野马奔驰的快车道,白银危机时妥协向英美开放的外资领域也纷纷开工建设,青岛等地甚至出现一个城市同时开工七八个项目的场面。而杨秋则专心抓住发动机、无线电、航空、军工等高端和未来行业,时常从资料机内挑选一些急需资料提供支援,还再次联合全国大学组建了一个叫“中国科学联盟”的学术机构。
本来杨秋是想建立科学院,但科学院属于官方机构,容易产生很多形式主义问题。所以最后采用半官方形式,找教育部的章炳麟和蔡元培牵头,由全国各类专家学者和大学参与组建,但所有资金设备和部分课题由政府或军方提供。这个机构建立之初是为促进全国科技学术交流,集中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困难。但随着时间发展,这个组建时还被欧美嘲笑自不量力的机构却成为后来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科技团队之一,因汇聚绝大多数华人顶尖人才被西方称为“龙盟”,参与过无数国家级绝密黑科技......。
其中就包括在1922年最后一天,由胡刚复、叶企孙、吴有训和李复几四位华人物理学先驱联名,在重庆组建的中国第一个量子物理实验室。
直到1923年5月,杨秋依然没收到米纳斯油田发现的报告,这让他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自己圈的大致范围太大了,光是为不引起荷兰殖民政府注意,分开买地就花了大半年。连续打井数次都没发现,差点让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