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问道,娘啊,你们怎么了?怎么都弄成这样了?老人叹了口气,这才徐徐道来,说出了一肚子的心酸事。
崔苗一家是从陕西流落到河南来的,当时正是饥荒年代,全家人就一只碗,常常是三两天过去,这碗里也装不到半碗粥,崔家人饿得没有办法,就到处捋树叶,挖草根吃,可是即便是这样,崔苗的年幼的姑姑还是给饿死了。崔苗的奶奶抱着死去的女儿哭得死去活来,被当时杨家的奶奶看到了,出于女人的那种天性怜悯之心,杨家的奶奶偷着告诉崔家,在南山洼子里有块地,是社里的地瓜地,到现在还有一担子地瓜蔓子没起回来,你趁着夜去担了回来。崔家老头儿就有些害怕,那杨家老太太就说,怕什么,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全队的人都在偷,他们能抓住谁?就这样,崔家老头儿趁着夜色去把一担子地瓜蔓子挑了回来。
这担地瓜蔓子缓解了崔家的饥荒,终于渡过了难关。从那以后,崔家老辈上的人,就一再地给后代的人讲,要记住人家老杨家的恩情啊,没有老杨家,就没有咱们老崔家。
崔家人都是憨厚人,对于杨家的报恩也是实打实的,只要杨家有事,崔家一点代价都不讲,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梁家关系也真是没说的,好得跟一家人似的。
后来,崔苗儿长大了,与外村女子结婚,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结婚后,好长时间也没生孩子,等到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媳妇的肚子里才算有了动静,这就跟老杨家的幺儿子赶在了一班车,等双方都有了孩子,正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梁家老太太为了让两家更好,相互约定了娃娃亲。
后来,梁家老太太就相继过世了。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保留了下来,只是后人不像过去那样,动则把过去的恩情挂在嘴上了,这让杨家人有些不高兴了,开始反复强调杨家对崔家的恩情。有时候,杨同舟(崔苗的没过门的公公)喝多一点就跑到崔家数落一番,什么,别机八忘了,没有老杨家,就没几把你们崔家了,老杨家对你们崔家有恩。每回说这些,崔苗的父亲就赶紧赔上半天的笑脸。
再发展到后来,杨家包管了崔家的一切事务,也就是说,杨同舟把崔家的一切生活生产权利都给包揽了,什么春天种什么庄家,夏天几点钟起来除草,甚至春节吃什么馅的饺子都要上门给规定好了。94年,杨家起屋,杨同舟就到崔家安排了,说,明天你家三口人都得去,把牛车给我赶上,现在正是看你怎么报答我们杨家的时候了,我希望你们别让我们失望。
到了上房梁的头一天,杨同舟来到崔家,道,明天来的人多,你屋里的(指崔苗的母亲)就在家做菜吧,你家替我们管9桌饭吧,原来想让你们管12桌的,后来为了照顾你们,我们就帮你们办了三桌。崔苗的母亲实在听不下去,就道,本来就是给你家办的,怎么说成是帮了我们?
杨同舟当场就火了,用烟袋锅点着崔苗母亲的头道,你算是个什么东西?你掌柜一家的命都是我们给的,我还没见过你这么薄情寡义的人。那一次幸亏崔苗的父亲反复赔不是,这才没有翻了脸,但是,即便是这样,杨同舟还是在村里讲了崔苗母亲半年的坏话,逢人就说,没有我杨家,就没有他们崔家,他们全家的命都是我们救的,他老崔要是没有我们杨家,哪能娶上媳妇?要是没有我们杨家,他也生不得娃。
村里人都笑,生娃是你帮的忙?杨同舟就梗着脖子,道,怎么的?他家什么事不是我操着心?这些年,要不是我,他们家早完了,这些年他家的地地,多咱不是比别人多偏着两场雨?
这下村里的人都有些犯迷糊,乖乖,崔家地里下雨,都是天老爷看着杨同舟的面子下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全村都知道,杨家与崔家有大恩,崔苗的父亲的压力就更大了,愈发不敢跟杨家有半点过不去的地方,要是自己跟杨家有过不去的地方,让全村人都得戳脊梁骨。
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强调别人对你的恩情,越是引起逆反,随着崔苗的岁数大起来,读的书多起来,这个丫头就开始琢磨事了,道,这算是什么恩情呢?当年,你是告诉我们家去偷了地瓜蔓子不假,但是那毕竟是我爷爷自己冒着危险去担回来的,是我们自己出了力的。又不是在你家里拿来的,再说了,一担子地瓜蔓子能起多大作用?怎么你家就没完没了地打着这个旗号欺负人了呢?但是,每次她把这个道理讲给父亲听,老实巴交的父亲都要胆战心惊地把他训上一番。
后来,终究是出事了,因为崔苗越长越好看了,崔苗的娃娃亲,也就是杨宇开始着急了,想提前做那种事,暗地里几次三番对崔苗动手动脚,却都被崔苗给躲过去了,越是这样,杨宇越是心痒难熬,就央求着他爹出面把崔苗给弄到家里来,杨同舟一想,这个事也行,让那个丫头到家里来,多出几年力。于是,就来到崔家,给崔家下了通牒,先让苗子去我们家吧,过几年正式把婚事办了。
崔苗的母亲到,孩子还要念高中,杨同舟就嗷地一嗓子喊了起来,上什么高中?都是你们惯着孩子,还念什么高中?穷得瑟,一个女孩子家,念什么高中?!
一门心思报恩的崔苗父亲,硬是逼着崔苗停了学,去了杨家。在杨家第一个晚上,吃完饭,累了一天的崔苗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