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伐清>第五十九节 助剿
两个盟友,清廷对付起来也就会轻松得多了。

清廷毫不犹豫地给林起龙的处置背书,除此以外,林起龙如何弥补府库的亏空也是顺治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挪用漕运物资的话,扬州府肯定拿不出多少白银,林起龙掏出来安抚百姓的白银肯定主要是地方缙绅提供的。

虽然林起龙已经说明他会在填充府库后再偿还借款,但顺治怕他有所顾忌或是拉不下脸面,就急忙给林起龙去旨,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漕运和府库绝对不能吃亏。若是还不上缙绅的借款也没有关系,朝廷可以根据林起龙的名单给这些缙绅牌匾,如果有人想要功名的话,顺治也可以赠与。

这次靠着林起龙的正确应对,江淮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场大劫,但只要邓名一天还盘踞在瓜州、镇江,清廷的漕运就危如累卵。

“不知道漕运到底安危如何,林起龙有多大的把握。”如果漕运崩溃在即,邓名已经拥有了随时切断大运河的能力的话,顺治觉得最正确的战略就是收缩兵力:北面减少给甘陕的军费,让李国英退回保宁;南面要把吴三桂从贵州调回来,把孙延龄从广西拉出来,尚可喜的广东也可以放弃半壁、退保广州,其中最难办的是吴三桂,不过就算用湖南交换也要把西南大军调回来,以确保长江、运河的安全。

若是把放弃贵州、广西和部分广东,把西南大军抽回,长江流域和大运河就会迅速转危为安,不过这种战略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上次依靠南明三王内讧才把永历、李定国逼入绝境,虽然云南得而复失,但李定国领土损失超过七成,基本是等死状态,只要清廷缓过一口气就能把他也赶去缅甸。但吴三桂大兵一撤,那李定国就会恢复西营原先的领地,下次可未必还会有三王内讧这样的好机会,再想击败李定国这样的名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多半还要用湖南来交换吴三桂放弃他的藩国,尚可喜没有藩国但同样需要补偿军费,孙延龄那边也不能一点儿不给。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还要承担永历卷土重来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顺治也是不会出此下策的。

“暂时看应该还没问题,”索尼谨慎地评论道,全面从西南撤兵代价太大,任凭谁看到永历只剩一口气时都舍不得前功尽弃,而且这次撤兵可能会让天下人认为清廷已经承认失败,或是让他们认为满清对永历无可奈何,后果难以预料:“湖广、江西的漕船虽然有损失,但大都成功抵达扬州,应缴的钱粮并没有短少,这说明邓名水师十分薄弱,无法切断长江、运河运输。这次扬州遇险也是被他抓到江民、漕工闹事的机会,现在依然都被林起龙劝走,邓名就会被打回原形,无法继续威胁漕运了。”

“说得很好。”顺治一琢磨确实是这么回事,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转头吩咐侍前侍卫道:“这几天若是扬州有军情送到,不管早晚立刻呈送御前。”

“喳!”

“之前湖广、江西的漕运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从这点上看邓名确实没有威胁漕运的能力,就是不知道他从朱国治身上捞到了多少好处,还有这次围攻扬州后他的兵力有没有什么变化。如果邓名实力没有增强多少,而且百姓也确实如林起龙所说纷纷散去的话,那几天后邓名就会执行撤退或是被扬州击退。”顺治在心里仔细地理了一遍思路,力求让其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若是十天内扬州来报告,邓名已经退兵了,那问题就不大,可以从长计议,不需要莽撞行事。”

“传旨……”顺治觉得有必要亲自见林起龙一面,既然他都肯为禁海的事情见黄梧一面,那漕运当然更要亲自问过才放心。如果邓名如他所料退兵、扬州不再需要漕运总督坐镇的话,顺治就要林起龙亲自押送漕运进京。与林起龙、黄梧进行面谈,顺治很有把握可以不受下面人的蒙蔽,切实掌握前线的实情。

“关键就是看邓名是不是会退兵了。”退朝后,顺治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如果邓名始终不能被击退,那江淮方面的事态就很严重,需要他认真考虑暂时放弃西南确保江南的战略了。

……在顺治结束御前会议的时候,林起龙高兴地得知邓名已经开始履行协议,带着明军和那些漕工的孤儿退向长江。

“只要邓提督不一定要拿下扬州,我和他就没什么不能谈的,”林起龙发现相比蛮不讲理的清廷,他更容易与邓名达成共识:“只要扬州不丢,我总能和朝廷解释。”

在明军撤退回镇江的时候,满清官场中刮起一股谣言,那就是达素大败,郑成功在厦门击溃了五省水师。不过大部分官员对此也是存疑,毕竟他们还不知道黄梧的建议,所以不敢说五省水师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但是不管五省水师是不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蒋国柱都明白两江暂时别想得到有力的增援,达素肯定要无限期地呆在厦门,张煌言的舟山根据地不会受到威胁,更没有办法让邓名感到压力。因此邓名刚一返回南岸就遇到了江宁派来的使者,蒋国柱痛快无比地把一百万两银子还给了邓名——他和梁化凤各五十万两。

对于邓名依旧只要一百万两,蒋国柱有些不解,根据他对邓名的理解,应该是要他们一人一百万两才对。但邓名对蒋国柱的使者解释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种角度,邓名说过他会来向胜利者要一百万两银子,蒋国柱和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节 助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