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第1689章 召唤中

第1689章召唤中

要知道,历史和演义、评书不同,随随便便就是几百、上千斤的兵器,三国已经是凡人化的演义了,可武力仍然有所夸大。

正经的历史人物,三四十斤的兵器重量已经相当不凡了。

如“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表达了对他勇猛精神的赞美《三国志·典韦传》。

三国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20克,那时候的八十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五斤。

而五代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596.82克,三十斤相当于现在的35斤。将以纯铁锻造重三四十余斤的铁枪挥舞如飞,这可不是随便几人可以做到的了。

“叮,第三人,王得仁,统帅85,武力103,智力63,政治51。”

王得仁突围至德胜门,兵塞不能前,三出三入,击杀数百人,被执,支解。——《江变纪略》。

王得仁是李自成的部下,清军入关后,李自成不久就被杀。在清军攻打南京城的战斗中,王得仁英勇抗击清军,城破后,王得仁从德胜门突围,结果那里云集了上万清军,王得仁三进三出,击杀清军数百人,最后力竭被俘虏肢解而死。

“叮,第四人,宁禄臣,统帅58,武力102,智力62,政治58。”

宁禄臣,他是《兴隋传》中的角色,在另一部评书《陈隋演义》中,则被成为宁国安。

一看版本不同带来的姓名差异,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此人是虚构的,而之所以让他姓宁,还是因为“他”有个顶级的外孙,堪称绝世豪杰的秦琼秦叔宝,因为小说中的秦琼母亲是宁氏老夫人,所以在很多的各种衍生作品中,秦琼的外公,自然也就是位宁老英雄了。

首先,宁禄臣有两个女婿,一个自然是秦琼的父亲,秦彝,另一位则是秦琼的姨夫,开隋九老之一的邱瑞。

如果按照《陈隋演义》的说法,秦彝和邱瑞还是宁国安的徒弟,这就更显出了宁老英雄的勇武,因为秦彝是可以跟靠山王杨林拼到最后的名将,而邱瑞的一生颠沛流离,在隋朝被重用,后来上了瓦岗山,依旧位列五虎将之一。所以,无论怎么说,这位宁老的两个女婿,都是小说中的名将。

在《兴隋传》中,宁禄臣还有一位优秀的徒弟,此人名叫尚司朗,他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四宝大将,隋唐地十条好汉尚师徒的父亲,尚师徒的盔甲枪马四宝,都是从父亲尚司朗那里继承的,而尚司朗的盔甲和神枪,则是宁禄臣这个当师父的,亲手所赠。

“叮,第五人,高宝宁,统帅73,武力102,智力56,政治52。”

隋唐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十八条好汉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而在隋唐前期隋朝刚建立之时,杨林开始统一天下的北征之战,虽然一路势如破竹却也遇到了很多勇猛战将。除了南陈五虎将和北国第一番将沙图射,北齐的一员猛将也成了隋军的劲敌、战败隋军众多名将,他就是亲齐第一猛将高宝宁。

高宝宁武艺学成后师父要他前去投军立功建业,并将他推荐到了北齐,凭着高强的武艺很快得到了重用。不久隋军开始征讨天下,他奉旨前抵抗隋军。两军阵前

杨林就派上了大将尚司朗。这位号称四宝将的尚司朗是隋唐排名第十的尚师徒的父亲。他枪法精奇又有宝甲护身,让高宝宁几次都无法伤到他,两人在阵前大战了三四十个回合,高宝宁趁着两马错蹬之际,一叉刺中了尚司朗的大腿,尚司朗大败而逃。

花刀将魏成接着飞马而出了,魏成武艺比尚司朗更加高强,他是隋唐排名第九的魏文通父亲,当年在武举佼场上他连胜七员战将,最后与宇文成都斗了三十多个回合落败,魏成与高宝宁旗鼓相当,两人斗了了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最终还是高宝宁的武艺更高一些将魏成杀得败下阵来。

这时新文理的父亲新永丰上阵了,他拿着二百斤的铁方槊与高宝宁大战了四十多个回合,最终也是败下阵来。

此时杨林也清楚只有自己了,两人在一起打了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杨林不想恋战,想起了马鸣关两次看到了秦彝的撒手锏绝招,于是他在闲暇之余也学会了这招。

杨林虚晃一招假装诈败,此时高宝宁也急于擒住杨林立功,便穷追杨林不放。杨林转身将虬龙棒撒手甩出,第一棒高宝宁躲过了,不过第二棒却被打中护心镜落荒而逃了。

“系统,去掉隋世昌与王敬荛,在王得仁、宁禄臣、高宝宁三个人之中进行召唤。”

隋世昌与王敬荛虽然也是猛将,不过,很明显与王得仁、宁禄臣、高宝宁三个人之间还有那么一点差距。

“叮,恭喜宿主获得王得仁,统帅85,武力103,智力63,政治51。

植入身份:狄青军校尉,随苏秦坐镇青州。”

这一次的召唤结果倒是相当不错,将五个人之中最强的一个给召唤了出来。

103的基础武力,即便是放在当今这个神魔乱舞的天下之中,仍然可以占得一席之地。

毕竟,神将级别虽然不像十多年前那样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了,可是,除了李翔本人之外,每位诸侯手底下其实也就只有那么几位。

每位诸侯除去这样有限的神将之外,接下来就是这些相对比较强大的绝世武将了。103的基础武力,在一些比较弱的诸侯的手中,都可以排到前列了。

“叮,第三次召唤开启中……

第一人,姚兕,统帅75,武力102,智力6


状态提示:第1689章 召唤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