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载着踌躇满志的吴硕在日落时分自东门驶进了龙口城。 。。眼下的时辰虽已临近宵禁,龙口的东市却依旧行人如织,两旁的商肆更是门门火炙,户户灯明。从泛海而来的商贾到卖果子的小贩都在忙着做宵禁前的最后一笔生意。好不容易穿过熙攘的街市,马车终于停在了齐侯府的朱门前。不过令吴硕深感意外的是代表蔡吉在侯府前迎接他的人竟是一位极为特殊的旧相识。
“昭姬见过大夫。”
望着站在自己面前风姿绰约的蔡琰,吴硕由不得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道,“夫人怎会在此?”
“齐侯将妾身自胡地赎回,命妾身在此出任侯府长史。”蔡琰福了福身解释道。
说起来蔡琰的父亲蔡邕乃是吴硕的旧识。想当年蔡邕先是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待到董卓掌权时,蔡邕又被强招入京为官。然而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却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并在不久之后便瘐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而此刻蔡琰虽只用轻描淡写的一句带过了她之前的遭遇,吴硕却知短短的“胡地赎回”四个字乃是浸透血泪。
一想到蔡邕父女通经史,善辞赋,精音律,却又偏偏命运多舛,吴硕在叹息天妒英才之余,亦发自内心地由衷赞叹蔡吉赎回蔡琰的义举,“齐侯真乃当世孟尝也。”
◎许在吴硕看来蔡吉花重金将蔡琰赎回汉地的举动堪比昔年好客养士的孟尝君,是一种求才若渴的表现。但在蔡琰心中却是早已将蔡吉视作再造恩主,自付唯有在后半生竭力辅佐蔡吉方可报答这份恩情。
所以面对吴硕的感叹,蔡琰并没有跟着附和,而是微微欠身为其引路道。“大夫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也,请随妾身入府歇息。”
蔡琰仪容谦恭,言辞有礼,带着一种让人难以拒绝的魅力。以至于吴硕在她的影响下暂时收起了求见蔡吉的心思。转而拱手还礼道。“那便有劳夫人也。”
且就在蔡琰稳住吴硕的同时,蔡吉正从李达口中获知吴硕的大致来意。事实上吴硕之前之所以会找李达单独谈话,除了探听齐营虚实之外。也有让李达替其传话给蔡吉的意思。毕竟眼下时局紧迫,容不得双方再耗费精力和时间互相试探。
此刻听罢李达所言,就见蔡吉手持折扇轻叩虎口,玩味着问道,“哦?吴大夫携圣旨来访。命孤勤王?”
“正是。还请主上依昔日之诺,出兵许都救天子出水火。”言罢李达便朝着蔡吉重重地叩了一声响头。
蔡吉并不怀疑李达的赤诚之心,但她却隐约觉得李达传话可能有偏差。因为以蔡吉对吴硕的了解,这位老先生从不会将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而出兵许都显然违反了这条原则。想到这里,蔡吉不由自主地抬头与郭嘉和贾诩交换了一下眼神。但见郭嘉眉头紧锁显然也对李达的说法持保留意见。至于此前提出“应诏勤王”之策的贾诩更是一脸的漠然,丝毫没有打瞌睡接到枕头的喜悦。
眼见自己麾下的两大谋主如此反应,蔡吉在斟酌了一番后。便对李达颔首道,“智深,汝先下去。待孤与文和、奉孝二位先生商讨之后,自会给天子一个交代。”
可谁知李达却突然激动地扬起头质问道,“勤王之事何需商讨?”…
蔡吉略感不快道。“兵者国之大事也!不经谋划,如何能救天子?”
“当真如此?”李达紧盯着蔡吉,似乎是想看穿面前的这位女子是否还是他认识的那位“小主公”。
望着李达布满血丝的双眼,蔡吉只觉胸口陡然一痛。其实早在李达送亲回来之后没多久,蔡吉便已察觉到李达与少年天子刘协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也意识到这份友谊会转化为对汉室的忠贞。只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此与李达产生对立。要知道李达可是她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一批追随者。当年若非张清和李达的保护,蔡吉可能在穿越的第一天就死于非命。
恍惚间蔡吉似乎感受到了曹操与荀彧分道扬镳时的痛楚。不过自付无愧于心的她依旧坦然地迎上李达质疑的目光,沉声反问道,“汝不信孤?”
李达在与蔡吉对峙了片刻后,最终还是低下头向蔡吉俯身一拜,跟着便一声不吭地退出了书房。
蔡吉与李达的矛盾全被郭嘉和贾诩看在了眼里。郭嘉知道蔡吉是个顾念旧情的人。可是齐营中的尊汉者又岂止李达一人。一旦迎奉天子入青州,日后像今天这样的对立只会愈来愈多,到那时蔡吉又当如何自处?
这一刻郭嘉强烈地意识到“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并不适合眼前的女子。于是他不无担忧地向蔡吉探问道,“主上真决心迎奉天子?”
随着郭嘉开口,贾诩也将目光投向蔡吉。说实在的蔡吉刚才处理李达的方式让贾诩颇为失望。在他看来蔡吉可以学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但前提是她的嫡系必须只忠于她一人。否则天子驾临青州之日便是齐营分裂之时。事实上贾诩先前一直反对蔡吉出兵勤王,就是看准了她无法压制住汉室。可蔡吉却始终抱着与曹操一争高下的心气。而郭嘉也认定他的主上能担此大任。贾诩自知无法说服二人,便顺水推舟地提出了“奉诏勤王”之策。如今郭嘉似乎已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却不知对面的女诸侯是否也有此自知之明。
“孤不会迎奉天子入青州。”蔡吉摇了摇头道出了自己的决断。其实用不着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