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宁静的小村,在嘹亮的鸡鸣狗犬中逐渐苏醒了过来。
楼板上也响起了一声重重的“咚”。
然后是轻快的“咚、咚、咚……啪、啪、啪……”。
听声音。就知道是三弟俊哥儿起来了。那声重“咚”是从谷仓里翻跳出来,轻快的“咚、咚、咚……”是走在楼板上,“啪、啪、啪……”那是下木梯了,下到地面就听不见脚步声了。
果不其然,俊哥儿着急忙慌地拉开了东门。边和我打招呼:“大哥,你拢(到)了哈?”边光着脚丫子跑向了厕所。“嘣”地一声撞开了西门,连门都没有关就
三弟俊哥儿因为是幺儿子的缘故,比较受大人们的宠爱,挨打也少,大家都迁让着他。十二岁的他长得虎头虎脑的,甚是机灵可爱。
大人们还爱讲个“典故”来教育我们。大概意思就是,外地有家人兄弟姊妹比较多,家里也比较穷,白米饭都吃不上,年年月月都是吃红苕,大人们好不容易剩下点钱买了点米,也是切一大锅红苕,然后舀一点米放在锅里掺起水煮红苕稀饭吃。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放一个碗在锅里浮在水面上,等水煮沸腾了,里面的米饭会跳到碗里,刚好是一碗白花花的稀饭。这碗饭就是专门给幺儿子吃的。
小时候没有见过红苕稀饭,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是“悟性”还是有的。对大人们的“用意”是准确领悟了的。
在他上厕所期间,又听见“咚”的一声。这声比上一声要沉一些。这明显就是十四岁的二弟小杰起来了。
果然不到一分钟,小杰也从东门出来了。俊哥儿比小杰小两岁,小杰弟又比我小两岁。小杰见了我自然是亲切地叫了声:“大哥”。
我看小杰长高了不少,只是有点偏瘦,浓眉大眼的,头发也长好了,皮肤黝黑发亮。
我笑着说:“你是不是天天去河里洗澡啊”。
“嗯,除了下雨涨水,不然天天都去洗,好耍。”
正说着,上完厕所的俊哥儿出来了。看他一身轻松的样子甚是好笑。只见他一边向我们走过来,两只眼睛却瞟向了我的箱子和包。我心里想笑,但没有笑出来。
“大哥,你咋带这么多东西回来呀?我帮你搬到楼上去哈。”俊哥儿一边说一边就去动包包了。
小杰也看出俊哥儿的那点儿小心思了。说,你急啥子嘛?大哥肯定给我们带了好吃的。
“嘿嘿嘿……”俊哥儿高兴地笑起来。
我站了起来。走过去。拉开彩条布袋子的拉链,从里面先拿出两个石英挂钟。在那会儿石英电子挂钟比较流行,都是从沿海城市福建过来的。包装精致的个是高档一些的,准备送给我读初中时的一个老师,他对我有恩。那时也没有考虑“送钟”吉利不吉利什么的讲究。只是单纯的送个礼物,表达一下感谢。另一个就不高档了,准备挂家里自用。接着又拿出游戏机、傻瓜照相机、可口可乐、早茶奶饼、方便面、桔橙等。
小杰也走了过来,随手抬了一下箱子,又抱了下装被子的袋子。说道:“这箱子好重哦,装得什么啊?还有这袋子有点软,但还是重,又装得什么啊?”
我笑着说:“大哥也没有多少钱。买了点东西给你们,都拿出来了。箱子里装的是我这几年学习的书和一些我画的图纸。袋子里装的是我的被子床单和衣服鞋子衣架刷子,还有我在工厂实习钳工时自己做的三把小铁锤,咱们三个一人一把。”
俊哥儿说:“大哥。我们先帮你把东西搬上楼去,下来泡方便面吃哈。”
我说:“好。”
由于要爬木梯子上两层楼,箱子是不好抱了。我们就找来背篼。把书从箱子里拿出来放到背篼里背。好家伙,一背篼居然还没装完。剩下的,捡在油纸袋(塑料袋)里。他俩从后面抱着背篼,我左右肩各挎着一根背带,蹲坐在地上,三人一齐用力站起来。我背着背篼,他俩一人提一袋,鱼贯而行。
从东门进去,左手边来开灯,往前走几步,经过水缸,推开碉房的老木门,进去右侧就是上头层楼的大木梯。两手抓住两边,先跨上左脚上第一梯,右脚用力一蹬也跨上第一梯,重复十多次就上到头层楼了。
要上到顶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梯子比较陡,人爬上顶部时基本上就贴着墙了,加上背篼的体积也比较大,人还要来个直角转弯才能跨上楼去。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从楼口摔下去的。村里有的人摔断过腰,有的人摔断过肋骨,至于摔断手脚的也有。
上到头层,往前走几步就是上二层的梯子了。
只是,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差,没钱再做一架大梯子。平时这里是没有梯子的,只是要收玉米了,就把厕所里的小梯子搬到这儿来安起了。
小梯子短窄小一些。人站在上面才和楼差不多齐,也就是高出一个头。所以要两手抓拉着二楼的竹笆笆,用力蹬脚,借助反作用力往上手拉身爬脚蹬才爬得上去。
弟弟们帮我把背篼放下。我就叫他们下去泡方便面吃了。我自己把书拿起小心翼翼地往上拋。还没抛完,弟弟们化整为零地帮我把被子衣服这些都弄上来了。
因为碉房一楼也是竹笆笆的,所以比较脏。我怕把被子衣服弄脏了,就赶紧把剩下的倒出来,让弟弟们先给我放背篼里。我慢慢弄。因为一时半会也弄不好。
他们放好下去。我把书抛完后,熟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