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重回一把火>第892章 给你们上一课

什么叫对钱不感兴趣,又不能真不对钱不感兴趣?

这是一个稍稍带点哲理的问题,因此,不仅张教主被这个问题给吸引住了,连后座的贝佐斯,也忍不住用英文向余文钢询问了起来。

“一会到了酒店再跟你们细谈吧。”

余文钢干脆用英文回道。

这是准备布道的节奏,他不仅准备给张教主传授一点应对互联网泡沫危机的办法,也准备顺带帮贝佐斯一把。

要知道,双方一旦达成合作,亚马逊就不再只是贝佐斯的亚马逊了,还是他余老板的亚马逊,对于新收的干儿子,他没道理不帮。

别以为已经陷入困局的只有搜狐等互联网企业,股价逆市上扬的亚马逊就已经逃离上岸保平安了,没那么简单。

之所以这么说,还得从互联网泡沫的源头说起。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投行一般用三种模型来给一家公司估价,分别是贴现现金流(dcf)、相对估价(市盈、市销率)、期权股价(black-holes模型),以来确定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

可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却对这种传统的估价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为一开始就对用户的互联网公司既没有正现金流,也不具备期权特征,因此只能选择相对估价。

可相对估价的话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来定一个相对有说服力,而且数额很高的估值标准?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对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一起步的盈利希望都非常渺茫,但公司的快速扩张又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投行也想通过互联网企业的上市来获得新的财富机会。

于是两个新的估值标准被包装了出来,一是烧钱换增长,二是眼球经济。

在这两个新估值标准的衡量下,一家互联网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其暂时是否盈利并不重要,二是看花了多少钱,换来了多少注册用户数,博得了全世界多大的关注。

也就在这种模式下,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上市就上了天,包括雅虎,也包括亚马逊……

无数的财富神话在短短的数年之内被创造。

对于这一现象,有权威杂志曾经用一句调侃话来形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你将成为百万富翁;坏消息是,人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

也就是说,在2000前,没有投资者会以利润来衡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价值。

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泡沫。

泡沫总是会有破灭的一天的。

泡沫的破灭源于三件关键的事件。

一是微软被判垄断事件。

互联网出现之后,曾有过一场浏览器大战,分别是微软的浏览器和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很自然地,网景浏览器自然打不过微软跟操作系统捆绑按照的浏览器,于是网景公司在黯然退场之前,一纸诉状把微软给告了,告它垄断。

2000年4月,判决下来了,微软垄断罪名成立,微软必须拆分。

这一判决,立即就引起了投资者们的恐慌,他们发现,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科技公司似乎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牢靠,于是开始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导致当日纳斯达克的指数暴跌。

二是跟一篇报道有关。

2000年3月,当股市正在最高点时,《巴伦周刊》刊出了一篇报道,这篇报道通过对207家互联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将会有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亚马逊。

毫无疑问,这篇报道是对“烧钱换增长”模式的挑战。

报道中还指出,这些现金流面临枯竭的互联网公司,一旦陷入“股价下行+高管套现+投资风险厌恶上升+市场资金缩减+再融资市场的冷却”这一多重效应叠加下,这些公司将不可能再次融资,最终将会面临破产加重组的命运。

这一报道当时还没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可是等微软垄断案落锤后,这一报道又被引了出来,彻底摧垮了投资者们的信心,在恐慌情绪之下,开始大量抛弃科技公司的股票,彻底动摇了纳斯达克指数。

三是另一件暂时还没发生的事,那就是安然丑闻。

2001年,一家声誉良好的投资机构,突然质疑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安然公司,指出它财务造假。

这一质疑经调查后,被确认是真的,然后最终导致了安然公司在2001年11月宣布破产清算。

安然的死原本是跟互联网公司没关系的,但它财务造假的做法却引起了投资者们的警惕,他们开始怀疑互联网公司也存在着这一问题,于是也开始用调查安然的方式去审视互联网公司。

结果证明,财务造假的现象在互联网公司中简直就是常态。

这三件事,最终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破灭潮,并且一延续就是多年,一直到2007年苹果手机出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才慢慢恢复元气。

还有足足七年的时间要熬啊!

不管是搜狐还是亚马逊,在这七年之内,只要稍有不慎决策失误,就将陷入无法融资现金流断裂的困境,最终导致破产。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曾有无数新贵公司,可是到了2007年之后,这些公司就十不存一,消失于大众视野中。

其中就包括国内的先行者中华网。

在前世,搜狐和亚马逊都算是挺过来了,可这一世,在有了他


状态提示:第892章 给你们上一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