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抗战之扞卫者>第105章 撤离

手榴弹这东西,除了变态到能集束炸坦克的德制长柄,还是以杀伤破片为主的!/p

所以,当然要用分量轻破片多的了!分量轻能扔的远,破片多能伤人多。这要是分量太重扔的近了,好么,手榴弹出去了,破片回来了,连投弹手一起就给报销了……/p

就像是前面提到过的86式手榴弹,质量只有260克,但是它的壳体里面却有1600颗3毫米直径的钢珠。这要是炸开一个……/p

时间这东西,就像调皮的小孩子,老是跟你捉迷藏,你还抓不住它。/p

当胡一舟定制的一万个手榴弹壳体全部变成了完整的手榴弹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0月25号。/p

在这些天里,保安团三营的新兵们拿着训练弹着实的练习了一把投弹!/p

这些军兔过来的军官们似乎对手榴弹情有独钟,对投弹训练寄予了极大的热情,连射击训练都给停了下来,就是每天的拿着训练弹给练习投掷。/p

你问为啥他们会有这么高的热情?看看试验场上竖着的木头桩子上那一个个的破片打出来的孔洞就知道了!这几个连排长们这是把九寨手榴弹当成重武器了!/p

你没看错,胡一舟把新手榴弹命名为九寨手榴弹了。/p

训练投掷需要训练弹。因为没有足够的训练弹,这些人发挥了足够的智慧。他们直接找到大小合适分量适中的木棒绑上一圈的铁丝铁块的当作训练弹。大小重量都力求跟标准的九寨手榴弹一致。还弄了根帮着拉环的绳子充当拉环……/p

看到这些新兵们都能够投掷的又远又准了,胡一舟又根据后世的手榴弹二练习给弄出了一套训练方案出来,让这些军事干部们领着去训练!/p

这样有些耽误时间,但是训练好了,手榴弹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p

“三营三排一班上!先投掷一个训练弹,再投掷俩实弹!程序都记住了,一个个上!”/p

在各个排长的指挥下,战士们躲在安全墙里面,开始投掷训练弹和实弹。/p

好在,胡一舟设计的手榴弹延时时间是六秒钟左右,战士们不用苦逼的把拉环套在指头上往外丢,可以用嘴咬着拉环和用手帮着拉环。/p

其实在手榴弹二练习中,战士们就要根据战场形势,自己选择投掷目标丢实弹,还不能把自己暴露的时间过长了……总之,繁琐得很!/p

等到战士们投弹训练完成了,一万个九寨手榴弹去掉了十分之一,一千个没有了!/p

胡一舟在实弹训练之前跟火车站周边的这些单位人员做了说明,轰隆隆的爆炸声没有引起大的骚动。/p

这些天,前线不断传来噩耗,阎老大坐不住了,自己的老窝就要被鬼子给端了!/p

这可咋办?赶紧搬家!尤其是兵工厂,这可是咱的老本,决不能给鬼子留下一台设备,一点原材料!搬,赶紧搬走!先搬到西安,咱有火车,这个方便!/p

其实自打胡一舟到了火车站这里,太原兵工厂就已经在搬迁了。小鬼子的飞机在汉奸特务的指引下,轰炸的兵工厂无法生产。那时候就在计划着把兵工厂往西安搬了!/p

只是,这些个设备它太重了啊,根本就不好办啊!只能挑着好拆的拆解下来慢慢的搬动。/p

说实话,当初谁也没想到太原会失守,都是在不紧不慢的忙活着。那意思没事了咱再搬回来!/p

可是,前线不断传来的噩耗,让这些人再也坐不住了,赶紧的吧!/p

于是乎,这几天的火车站跟前就真正的忙碌了起来。一节一节的火车皮被各种物资给装满,一台台的小型机床给拆下来之后装在火车上。/p

整个火车站忙成了一锅粥……/p

胡一舟的修械所就在火车站跟前啊,就只能干看着。/p

看看那一根根的钢材,那可是炮管钢啊!可惜,不是咱的!/p

再看看那一套机器,这要是组装起来,就是那个日产子弹一万发的机器!可惜,也不是咱的!/p

还有各种车铣刨磨钻的机床,胡一舟看着就眼热!可惜,还不是咱的!/p

最后,实在是坐不住的胡一舟找到了崔耕,让正在准备撤离的崔耕给兵工署发了份请示电报,说明自己需要购置几台枪管拉床和深孔钻,请求署里面给帮忙说一下。/p

另外,胡一舟还请示了自己的下一步任务,是不是在黎城建立一个修械所?/p

胡一舟已经打算回老家九寨了,九寨就在距离黎城几十公里的太行山深处。只所以请示这个,胡一舟是打算把修械所里面的那些个小设备都给弄回去!东西到了黎城,还不就是自家的了?/p

兵工署这里得到了火箭筒辣椒手榴弹和30发弹匣的技术后,赶紧的赶制了一小批出来,据说在淞沪战场上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虽不能改变局势,但是总归是杀敌有功了。/p

现在胡一舟要回九寨了,想要设备的心思谁都能看出来,干脆就顺水人情把修械所的设备和工人都给了胡一舟。/p

山西大佬这里倒也是痛快,听说有人想要几台拉床钻床,还是自己的小老乡,也就同意了!/p

娘的,都来打老子的秋风啊!香江那里的优质进口钢都让老子捐给兵工署了,还差这几台拉床?送了!自己拉回去!更为关键是这玩意运不走还不是便宜小鬼子?/p

于是,胡一舟得以进入太原兵工厂的一个小厂区,拉走了三台最小型的枪管拉床和三台最简单的深孔钻床。有了这六台


状态提示:第105章 撤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