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浔州城下
孟瑛说道:“陛下,而今的云南其实并不需要一个能战之将,需要的却是一个能让下上信服的将领,沐家在云南的影响力,足以做到这一点。”
朱祁镇沉吟片刻,也明白这一点了。
而今云南总兵的作用,其实就是镇压土司。
而云南土司,乃至于南边的缅甸等外藩,都是很安分的。
在内,经过王骥,曹鼐两任镇守云南的大臣,都梳理的差不多了。有什么隐患,在两任大臣的管理下,也得到了缓解。
在外,有大明襄王在。
缅甸有所企图,首先要对付襄王。
襄王几十年奋斗,也算是站稳脚跟了。
除非大明向南下,否则战事很难烧到云南内域的。
只需一个能令上下信服,心安的人。只能支持襄王,有安抚云南土司,就足够了。
所以,沐斌只要不标新立异,做到太过,他姓沐,做到这一点很容易的。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着内阁就如此安排吧。”
朱祁镇感受到了广西局面可以带来的不稳。
但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个种不稳。
就在他做出决断的时候,柳溥调离广西的影响力也扩散开来了。
柳溥在广西镇守这么多年,虽然与地方势力牵连很深,但并非柳溥没有能力。他还是有些威名的。
所以在柳溥一离开。
大藤峡中侯大苟立即放肆起来。他大举东进,围攻浔州城。
驻守浔州城的,乃是浔州知府叶盛。
叶盛乃是正统十年进士。
在叶盛这一批进士的时候,朱祁镇的权威已经很高了,所以在正统十年以后的进士培养,有想打一部分人都是按照朱祁镇的意思,要在中枢与地方反复历练。
叶盛就是其中之一。
他先是在六部观政,然后在河北担任一任县令,第二任进入兵部任职,随即再远放广西浔州。
算起来叶盛浔州这一任知府一满,都就可以调入京师。
再担任一任京官。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进士都是这样安排的,必须在科举之中科名在前,甚至也不是每一个都会按照这个流程走下去的。必须每一任的考评都好。
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地方官就一直是地方官了。
叶盛就是那种各种考评都很好的人。
即便在浔州也是如此。
他担任浔州知府以来,走遍了浔州大大小小的府县,编练民壮,并且招徕大藤峡之中的瑶民,下上屯耕。
并在这些瑶族百姓之中,招募民壮,用来抗衡大藤峡中侯大苟所部。
可能在山中的侯大苟看来,这些人都是叛徒。将瑶民与汉民之间的仇杀,变成了瑶民自己的内部厮杀。
故而对叶盛也恨之入骨。但是同样拿叶盛无可奈何。
但是叶盛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守护浔州一地的安稳而已。更多的也就做不了了。而且叶盛所仰仗的就是他编练的民壮。而不是大明经制之军。
大明在广西没有士兵吗?
当然不是了。
大明在广西有十一个卫所,二十一个千户所,在额人马有十二万之多。但是现实情况是,额定数量有十二万之多的广西卫所,满打满算有三万人马。
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广西土司所有兵马加起来多的。
十二万人马,面对四面出击的大藤峡瑶民,要四面防守,处处设卡,也是未必够的,更不要说只有区区三万人马。
这就是为什么柳溥不想出击,想要招抚,并调动大量土司,令桂西土司的力量向东扩展的原因所在。
柳溥在的时候,这三万士卒还能发挥出一些作用。但是在柳溥离职之后,广西各卫所将领,难免有一些人心浮动。
这就让侯大苟钻了空子,大军直入浔州城下。
居然大举开始围攻了。
侯大苟之前的举动,都是零敲碎打。多次派出多批量的人马,多则五百,少则三百,这些都是精壮之士。
打破一些小屯子,村落是毫无问题的。
一些小的百户所,如果防御松懈的话,也不是他们的对手。甚至还敢试一试县城。
侯大苟攻破的县城,很多都不是强攻下来的。
都是派人里应外合,或者干脆突然抢下城门才得手的。死在侯大苟手中的千户,县令已经有好几个了。
但是侯大苟强攻城池,这还是第一次。
叶盛坐在一太师椅上,身上穿着单衣,岭南的气候,即便是冬天,也不会觉得冷。他看似对眼前的局面丝毫不在乎。
手中卷着一本书,正在细细的品读。
叶盛是一个出名的爱书之人,他不管在什么地方为官,都必定遍寻当地的书籍,使人抄录收藏。每日一旦有时间,就阅读不辍。
当然了,如果细细看叶盛读得书,就知道叶盛的心中未必是一点担忧都没有。
他读的书,正是宋代的陈规的《守城录》。
他之所以如此作态,示百姓以安,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麾下守城的都是民壮,干脆就是城中的百姓。让他们有信心,这城才能守得下去,叶盛的官声不错。百姓见叶大人,居然一点不担心,他们也就安心了。
当然了,叶盛敢如此托大,也是看出来了,侯大苟看上去搞的风风火火的,但实际上,不过是乌合之众。
别的方面不说,他们是决计攻不下浔州城的。
倒不是浔州城的城池多高,而是守城一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