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明天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

第一百五十六章尘埃落定大本堂

朱祁镇说到这分上了,杨士奇自然不能不答应留下来,只是他也知道,这一留下来,估计这一辈子,未必能回到故乡了。

躬身说道:“陛下恩重,老臣岂能辜负陛下之恩,只是臣宦游数十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回到家乡了。”

“臣乞陛下开恩,让老臣回乡扫墓,毕竟这一次回去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了。”

朱祁镇自然没有不许,说道:“此事乃人之常情,朕岂敢不许,先生回乡,朕给假三个月,还请先生早去早回。天下大事一刻也离不开先生。”

杨士奇这个时候选择回乡,其实也是想避一避皇帝锋芒。

小皇帝一上来,就做了这么多事情。杨士奇一来不愿意与皇帝硬顶,二来也想让小皇帝知道世间有太多的事情,都不是太容易做的。

同样给假的,也有杨荣,杨溥这些老臣。都可以请假回乡,只是只能轮番回乡,内阁毕竟不能缺人。

好容易安抚了杨士奇。

朱祁镇不由感叹道:果然是皇帝要做不得快意事。

利益权衡之下,朱祁镇不得不做出与太皇太后一样决策。

那就是维持稳定。保持现有的政治格局,不要改变。

所以在大本堂之间事情上,这种皇帝特别明显的倾向性,还是不要有了。

果然是稳定压倒一切。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统天下的王朝在变法上鲜少有成功的案例。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国家越大,维持稳定的需要就越大。

保守稳定,是每一个统治者必须想的事情。

故而,朱祁镇向杨士奇妥协。

第二日,圣旨就是英国公张辅,吏部尚书王直共同提举大本堂。并教授宗室以及功勋之后。

再加上各级大臣子弟荫官,也可以加入大本堂。

张辅对这个命令,欣然领命,从表面之上看不出什么来,似乎张辅在此之前,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了。

如此一来,将来大本堂之中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不过,好歹朱祁镇也多了一批人手。

之前大明最高学府乃是国子监,国子监出来的监生,有做官的资格,大本堂规格之上,要在国子监之上。

这些大本堂出来的弟子,自然也有做官的资格。

“这样也好。官场之中,多不一样的人总是好的。”朱祁镇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

这虽然是自我安慰,但是并非没有道理。

大明文官集团之盛,不,应该是中国古代文官集团的兴盛,与科举制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以同师,同学。同科,天然凝聚在一起。

这才有现在,朱祁镇也不敢轻易撼动的文官集团。

但是大本堂出来的虽然都是荫官,如果教育好了,也是一把刀子。

不过,这一把刀子而今还不能用。

大本堂与武学两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修建大本堂的责任就落在阮安身上。

阮安立即去请示朱祁镇。

朱祁镇大开京师地图,看着周围,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处空地。

这也是自然的。

朱祁镇对大本堂很看重,自然想将大本堂聚集皇宫近一些。

但是皇宫作为北京城的中心,周围哪里有什么空地方,不是官衙,就是勋贵的宅院,还有一些寺院。

如果说在城墙根下面,还有空地方。

那么在北京皇城脚下,那是一块空地方就没有了。

不过,倒不是没有空地地方?那里有,那就是宫中有。

北京城中有皇城,皇城之中,才是紫禁城。

之中,有很多空地,比如说,皇帝召见孟瑛的团城,在南海子旁边的试验田,北海,中南海,南海,都在皇城之中。

太祖皇帝的遗训,大明皇家不营造别宫。这一点历代大明皇帝都是执行无物,即便正德皇帝的豹房,嘉靖皇帝的西苑,以及南内,北苑,万寿山都是皇城之中。

如此就能看出明清皇帝才差别。

明代皇帝再荒唐,也仅仅是在自己院子里面翻新盖房子,出去南京北京之外,再也没有行宫。

而清代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固然是天下园林的瑰宝。但是从奢侈上来说,超出了明代皇帝好几个级别。

这个时代,大明刚刚迁都北京二三十年,北京城还没有完工,皇城之中还有大片的地方,都处于荒芜状态。

否则朱祁镇也不可能开出大片试验田来。

但是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的。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可以说北京城比之元大都要北迁了不少。但是即便如此,皇城之中还有不少元代的宫殿。

宣宗皇帝在世的时候,修缮了一些。

但是还有一些处于未修缮的地方。

朱祁镇忽然点在舆图上一点,说道:“这里似乎有一个园子,却不知道什么什么园子?”

朱祁镇首先选这个地方,并非这里有什么建筑,因为这里合适。首先,虽然皇城将紫禁城包裹在里面,但是紫禁城并不是在皇城正中央,而是偏东一些。

三海,这三个彼此相连的湖泊将皇城分成两部分。

皇城有四座城门,就是天安,地安,西安,东安,因为紫禁城在宫城东边,而天安,地安又是以紫禁城为中轴线的。

这样一来,皇城东边建筑物比较密集。还有官衙比较多。

朱祁镇觉得,这里不大适合这些学生出没。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