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校的身后,跟着的是魏朝。
两人一起向前走,步履轻松、脚步轻快,一副闲逛的模样,看得人有些羡慕。
其实,在这四年里,朱由校根本就什么事情都没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整理朝堂、调整官员,同时也在引导思想。
在其他的方面,朱由校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这使得朝廷安稳了四年。
虽然各地天灾不断,但是因为朱由校给力,反而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经过四年的发展,大明颇有一些太平盛世的感觉,这让朱由校的威望上涨了不少。
不过,对此朱由校也不甚满意。到了今时今日,有些事情可以正式开始做了
天启八年,这个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的年份,自然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到后面去看看吧。”朱由校一边溜达,一边对身边的魏朝说道。
两人转了一个弯,沿着皇家书院的路向后面走了过去。
这条笔直的红砖路,说起来当初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在道路的两旁有不少塑像,这是跟旁边的青砖路学的。
青砖路那里供奉的都是一些先贤,被人称为先贤路。
而这条红砖路上,旁边的雕像全都是大明的名臣,被人称为名臣路。
名臣路一出来,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先贤路没什么好说的,这里是皇家书院,供奉先贤自然是应有之义。
而名臣这种东西,那自然是不一样的。现在入了名臣路,想到将来皇家书院传承下去,这个人的塑像就永远在这里展示给后来的读书人看。
家里有亲戚或者长辈在这里被展示,士子自然心里面有荣耀,在朝中做官或者读书人,自然也想呆在这个位置上,让后人好好地瞻仰一下自个儿。
朱由校没有搞一刀切,在各地的皇家书院当中,同样也有这样的名臣路。只不过塑像塑的不是京城的名臣,而是他们本地的名臣。
这些地方名臣由各地方报上来之后,朝廷核查之后批准,然后会在各地的皇家书院当中建造,为本地的读书人塑造一个榜样。
除了塑像之外,在塑像旁边还有一个碑文,上面记述了他们的为臣过程。
走在这条路上,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华夏人对这种东西看得都非常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传承,只不过在后世演变成了博物馆等地方。
比较有名的就是太祖的纪念馆。人们进去之后,自然肃然起敬。
朱由校两人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穿过名臣路之后,转了一个弯,便来到了后面的一个院子。
院子门口的牌子上写着:
齐贤馆。
齐贤馆是朱由校三年前建立的一个地方,在这三年当中,也是出了很多东西。
如果说百工院是大明的科研机构,那么齐贤馆就是大明的思想科研机构。
这三年,在齐贤馆出了不少好东西,可以作为大明思想指导的东西,比如四民论、法理论,再比如现在十分流行的天功论。
这也是朱由校必须要改变的。
如果要弘扬科学知识,那么现在所存在的天人感应的学说就成了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天人感应学说赋予了皇家无比的威严,同时也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想要弘扬自然科学,自然要跳出这个藩篱。
所以朱由校要与天人感应做切割,跳出了天人感应之后,为自己寻找到一条帝王合法的路线。这个自然就是天命论。
与之前朱由校弘扬的东西一样,只不过之前吵吵闹闹,这一次正式被册封为国策了。
朱家之所以能够做皇帝,那是因为朱家对这个天下有功。上天酬劳老朱家的功劳,所以才会让老朱家做皇帝。而大臣们的功劳,由老朱家来封赏,这叫代天行赏。
与天人感应做出了切割之后,齐贤馆就大力地弘扬自然科学,这两年这些东西传出去不少,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冲击,算得上是思想界的变革。
毕竟金尼阁带来的七千本书,加上朱由校收来的一些东西,可以弥补大明很多的不足。
比如地球是圆的,比如各种各样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
这个改革可以说是生根发芽,随着朱由校的鼓励和推广开始大放异彩。尤其是在皇家书院当中,更是让很多人痴迷。
毕竟这学问是要弘扬的。朱由校之前开过一个理学院,效果却并不明显。不过没关系,诱之以利也就是了。
朱由校当时就下了圣旨,凡是理学院毕业的学生,直接赐进士出身,还能封官。
虽然又有人不信,但是实打实的吸引了不少人。
而且朱由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能够让自己任用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多。
技术官僚意味着什么,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清楚。
迈步走进齐贤馆,朱由校很明显能听到里面的争论,他也没有过去的意思。
朱由校到齐贤馆这里来只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没有和这些人说什么的想法。
要知道,这些人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的思想,在这里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现在已经有人将古籍翻出来了,开始精挑细选各个学派的学术,找到有用的便会拿过来,随后会套上一个孔家学说的说法就拿去传扬。
现在这些人干这种事情,已经是驾轻就熟了。孔子彻底成了一个小公主,可以任由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