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叽叽喳喳,肖锦风有些恼了,压抑的话语透着不宁静。
“公主说这些干什么,我这些天为何如此难道不该是公主心底最清楚不过吗?”
他何曾厌倦过公主一分一毫,他哪天不是求她若渴,她的样子,恨不得揉在他心底。
可偏偏就是她自己嫌不够,要做这些逆贼之事,手足相残,与他的心背道而驰。
他一点也不愿意见到这些,可,事情依旧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怎么,”听他的话秦沅汐又是起了小脾气,嘟着嘴趴在他肩头捏他的脸颊。
“我到时候当皇帝,你就是全天下第一尊贵的男人,家里有一个妻子做天下的女帝,你当真不心动?”
肖锦风明显要跟她刚,板着脸扭去一旁,“最心爱的人造反成了大宁江山的乱臣贼子,我只觉得羞愧。”
“话是这么说,”
秦沅汐整个身子已经凑到他耳畔来,轻飘飘似无所顾忌,“你有本事在这里耍嘴皮子,倒不如绑了我去见你家天子?”
有本事,你去啊!
她又没有禁他的军队,没有禁他的自由,可到今天也无事发生,岂不是说肖锦风不敢。
她知道他不会,才故意挑衅他,刺激他。
听到公主的嘲笑,肖锦风确实是沉默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什么话。
这一幕落入秦沅汐眼底便更是笑意嫣然。
“好了好了,你我同为一体,就不要想别的了,放大胆点,这天下已经是我们的了。”
搂着身前夫婿,秦沅汐说完便闭眼,不再说话了。
……
秦柄登基,朝政上的事情倒也安稳。
只是在外界上,那个本来有所成的太子在当了皇帝后却是变了。
变得不务正业,不关心朝政,贪玩成性。
每次朝会往往听了不到一刻钟就会想尽办法离开,时常溜出皇宫,不批奏折,大事之类全部交由云熙公主或者几位阁臣。
慢慢的,这些引发了诸多臣子的不满。
更有甚者以为,这天子该是换个人当,而不是如今不过八岁的新帝。
呼声越来越大,终于,正业十一年十二月,在朝堂上拉拢势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秦沅汐决心登基了。
如今朝堂上支持她的臣子不少了,这其中少部分是一些开明的老臣,有元庆大帝在前,他们不在乎这天下是否有第二位女帝。
更何况,这云熙公主对他们来说比那个八岁的孩童要对天下好得多。
再有少部分外戚,是肖家,温家两户,秦沅汐为了拉拢多少也废了功夫。
其中大多被拉拢过门下的,是秦沅汐以威逼利诱等手段达成的。
总之她如今登基,阻力已经是微乎其微。
十二月中旬,秦沅汐以新帝玩世不恭,无帝王之能为由,废新帝秦柄为安南王,贬至江陵。
随后,秦沅汐称帝,改下年正业十二年为太安元年。
这年,云熙长公主称帝,是为太安帝。
登基的阻力比想象中还是大许多,但对如今秦沅汐来说无足挂齿,她可谓是如沐春风。
自己的登基大典异常状况,说些僭越的话,甚至堪比当年元庆帝建国。
这一年年关,秦沅汐的心情十足好,还是按例将众多皇室接在宫里开设宴席。
正月元日,秦沅汐发布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道旨意。
她以国力耗损为由,宣布从交趾等地彻底撤兵交州,并放弃了正业初年攻占的所有土地。
境内,停止了秦瀚在位时一系列变法政令。
北地,调重兵幽州,防守靼丹与高句丽的侵犯,并适时主动出击。
这些政令的实施难度不可为不大,舍弃不可为不多,秦沅汐也是深思熟虑才下定了决心。
至少,圣旨下达,因南北战争以及内地各种法令革新苦不堪言的百姓真正高兴了。
太安元年,百姓对秦沅汐称帝的呼声高了。
尊贵依旧的紫宸殿,秦沅汐有陪着几个孩子批阅奏疏,元首辅颤颤巍巍递来一份联名上表。
“陛下,这里是文武百官的齐名上书,如今江山稳固,为使国本安稳,建议陛下早些立皇储。”
“皇储?”初听闻这事秦沅汐明显僵住了,很快脸上又是不好看起来。
新帝当立,所谓储君,一般是帝王之子,可问题是她一届公主,膝下子嗣可不姓秦。
若论血脉传承,最好还是得从侄子那边过继一个立为储君,可这事情往深里说不是那么好办的。
如今她初登基,这臣子联名上书,自然是来试探口风的。
许久,她试探道,“不知内阁可有建议之君?”
“储君乃国本大事,可立储君乃帝王家事,本朝也并无嫡长子继承的祖训,因此此事还得陛下自己决定才是,内阁无权过问。”
元首辅可谓有些老奸巨猾,开口便是撇清立谁的关系,却又没有避开他来此的目的是大事。
秦沅汐目色低沉,心底颇为不满,可元首辅对自己的支持态度在这,加上威望,她也不好斥责。
“这事朕知道了,容朕考虑考虑,会有个结果的。”
“陛下圣明,臣告退。”
接待完首辅,秦沅汐推掉桌前散乱,目光落在一旁的肖垣身上。
目光所及,肖垣一颤,忙坐开了半个身位。
“母亲别难为我,我可不敢争那个位置,您还是让给别人吧。”
“你可别,你瞧瞧你样子,我还不指望你能当好了。”
秦沅汐对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