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第191章 点兵

魏呴说的有理有据不由沈兵不信。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之前魏国百姓争相欢迎黑甲军那一幕影响了沈兵。

那些可是百姓自发组织的,没有秦军逼着他们也并不全是黑甲军眷属,相当一部份是毫不相干的百姓。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魏国民心已经转向秦国。

这对于沈兵来说有些难以想像,因为速度有些快,一时还没来得及适应。

后来想想,沈兵觉得这也正常。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与外族而是中原内部的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从来都不明显,尤其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是魏王假不仁,便如之前所言,大王不仁民心更易转向。

再次就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现在中原各地已彼此征战数百年,百姓已迫切希望统一、希望和平、希望止战养息。

而此时的秦国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原。

秦国在统一中原前的以法家治国的做法和精神还是很受百姓欢迎,这制度相对于其它六国而言更公平,同时也给了百姓进入上层贵族的机会,于是当然更受百姓拥戴。

所以秦朝只短短14年便宣告灭亡着实可惜。

有句话叫“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自春秋起长达数百年的大乱,一旦统一全国上下都不想打仗都想种田好好过日子。

偏偏统一中原后嬴政又性情大变乱搞一通,再加上秦二世在赵高的控制下又胡作非为,于是本应出现“大治”的局面却成了“官逼民反”。

于是“大治”就出现在汉朝。

假如这些都没出现,那“大治”岂不应是秦朝?

眼前这魏国军民也是中原百姓,潜意识中也有“大治”的愿望,民心会这么快就转向秦国也不奇怪……

想通这层道理,沈兵这边就下了决心。

他对杨端和说道:

“将军,属下认为我等该从二十万降兵中选出十万精兵。”

“如此我军方可攻楚。”

杨端和想想也觉得没有其它选择,只得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这些事却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最终还需要嬴政点头……这可是十万大军的事,没有嬴政同意谁敢擅自作主?怕不是要反了?

杨端和与沈兵还以为此事是难上加难。

因为就连杨端和与沈兵都心存顾虑,嬴政又岂会轻易答应?

没想到几天后嬴政那得到的答复却是:

“有整训黑甲军且大败楚军之先例,寡人以为此举可行。”

“上将军可依战时所需自行点兵整训!”

杨端和与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当然是信不过这些魏降兵。

但转念一想,这是沈兵提出的建议……神仙派来助他的还能有错吗?

于是甚至没有与其它人商量,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杨端和见此不由喜出望外,当下就让沈兵去点兵。

沈兵目瞪口呆,赶忙拱手道:

“上将军,属下只是建议,未曾说过要统领此军。”

“何况属下还要指挥黑甲军……”

没想到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回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当作恩人。”

“何况你还有成功整训黑甲军的先例,不由你来统领又由谁来统领?”

沈兵一听这话还真有道理,于是只能灰溜溜的点兵去了。

是时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泞中艰难的挑土筑路,见沈兵和魏呴前来便纷纷停下手中的活朝他们投来期望的目光。

也难怪他们会这样。

沈兵之前就从他们中选过兵,而且选兵后还成功组建了黑甲军甚至打败楚军立功晋爵。

他们原本就是兵士,原本就该在战场上与敌拼杀建功立业。

谁又会想继续呆在这做苦役?

谁又会愿意在这饿死、累死、冻死?

他们或许不怕死,但却怕这种毫无尊严的死。

便是传回家里听着都是两回事:

一种是某某在工地饿死。

另一种是某某在战场战死……

虽然都是死,但前者是受尽屈辱含恨而死,后者却是光宗耀祖自豪的死,甚至还能给家人带来爵位和田宅,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沈兵朝魏呴点了点头。

魏呴恭谨的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后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说道:

“校尉受大王之令前来点兵十万,愿随我等从军者,列队待点!”

降兵们不由暴出一阵欢呼。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多谢校尉,多谢左校尉!”

接着众降兵的欢呼很快就变成一片感恩声,其中更是有人跪地磕头,也有人放声痛哭。

这一刻,沈兵就知道自己的决定没错了。

魏呴是对的,降兵其实早就有归秦之心了,只是身为魏兵没有很好的机会而已。

想了想,沈兵又不由暗叹一声。

此次他只能点兵十万,这也就意味着……还有近十万降兵要继续做苦役。

这十万人要想有出头之日就难了。

原因很简单,被挑了几次剩下的就意味着是老弱的兵士……魏军战力不济,这样的兵士不在少数。

秦军虽是凭军功晋爵,但也不养无用之人。

就像循……

沈兵一想起此时的循不知在何处受苦,不由黯然神伤。

自从来到这世界,沈兵已努力将自己伪装成一副坚强的样子,但内心深处依旧会被某个不经意的联想刺痛。

点兵这事自有魏呴处理。

沈兵不过半个时辰又被杨端和叫了


状态提示:第191章 点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