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个月后!
医部与城建司等部门已全面建成,而幽州百姓业已从中得到了诸多的实惠与便利,新政的实施令李杨的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幽州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农忙时百姓们以种田为主,而农闲时百姓们则放下农具,扛起铁锹,大锤等一应工具,在官差们的带领下离家,前往事先分配好的的路段,为幽州整修直道,虽然辛苦,但百姓对此却甘之如饴。
一些外来旅客经常会从幽州的大街小巷,以及酒馆茶肆中看到这样的标语,诸如“勤劳方可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
李杨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百姓们传递一个信号:在幽州,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吃懒做无异于作茧自缚,幽州可没有余粮养懒汉。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洗脑手段!
男人负责整修直道,女人则负责织布、裁衣、纳鞋底。
总之一句话,想要过上富足的生活,你就得干活,否则你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
男人修路,每月可以从官府领取五百钱的收入,而女人做工,每月亦可从官府领取二百钱的收入,这是余钱,不赚白不赚。
在百姓们想来,每日出工的时间并不长,且每月还可获得五个休沐日,在这样的前提下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若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幽州百姓每月的工作强度其实并不算低,但有些事情就怕比,相比于其他州郡来说,幽州简直就是犹如乐土一般的存在,要知道,其他州郡的百姓可还得服徭役呢,而与他们相比起来,幽州百姓则是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这便是差距。
在幽州,不光百姓需要干活修路,就连士兵也要扛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来往于各个路段为幽州修路,与百姓不同的是,士兵修路时无钱可拿,用李杨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是军人,为百姓修路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这话说的还是非常讲究的,咱们幽州的将士们是在为百姓修路,幽州将士为了使百姓出行更加的方便而付出劳动,军人为报答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与厚爱而付出劳动,我们不要钱,我们甘之如饴。
幽州将士对此倒也并未生出任何的怨念与不满,一来是他们不差这俩钱,幽州士兵的军饷待遇极高,其次是李杨平日里将他们洗的很明白,这里说的是洗脑!
李杨时常会带领着几位主要谋臣,以及诸位军中大佬扛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出城与百姓一齐辛勤劳作,李杨专往人多的地方钻,就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干活,干的很卖力。
说实话,李杨的做法多少有点作秀的嫌疑,但百姓就吃这一套。
——————————————————
近些年来,李杨对北方诸胡的打击力度越老越大,从而导致胡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孤儿寡母!
孤儿寡母无以谋生,最终只得南下,投奔向幽州的怀抱!
针对这些孤儿寡母,李杨实施了一系列的融合政策!
李杨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签署了一道政令,将十余万异族女人全部嫁给了幽州士兵与百姓,未婚的、丧偶的异族女人均未能幸免。
但异族也有贞洁烈女,在李杨定下通婚的政策之后,却也遭到了极其强烈的反抗,幸好李杨及时的站了出来,并主动承认了错误,这才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正当异族女人们刚刚松口气的时候,李杨却悄无声息的颁发了一条政令:自愿与幽州通婚的异族女子将获得与幽州百姓同等的待遇,反之则没有。
李杨深得杨氏的真传,与异族女人们玩了一出区别对待的把戏。
一日,襄平郊外的一座工坊里,女人们正如往日一般的做着女工,幽州女人们(与幽州男子通婚的异族女人也算)做的均是一些相对轻松且干净的活计,而不愿与幽州通婚的异族女子则做的均是一些繁重且脏乱的事情。
到了午饭的时间,幽州女人(与幽州男子通婚的也算)优先排队打饭,她们每个人的手里均拿着两个大腕,待排到自己的时候,她们可以自行选择吃米饭亦或是吃面饼,就算是都吃也可以,前提是不可以浪费。
而打菜之时她们的碗中却是有肉的,虽然不多,但每人还是能吃上那么三五块儿的,主要是菜里有油水,打完饭菜之后,她们原路返回,前往工坊的饭堂里就餐。
当她们经过异族女子身边时,异族女子见工坊里的伙食竟这般好,她们心里自是非常开心的。
北方异族近些年实在是太穷了,对于异族百姓来说,能吃饱饭已是奢望,何况是肉呢?而最关键的是,她们根本就吃不饱。
异族女人们满心欢喜的从工坊监工的手里接过饭碗,结果却发现只有一个,一些女人壮着胆子开口询问,得到的答复却是幽州女人一碗饭一碗菜,而异族女子的饭菜加起来只有一碗。
个别胆子较大的异族女人十分不满的上前与之理论,可换来的却是谩骂与一顿皮鞭炒肉。
大部分胆小怕事的异族女人则十分顺从的接受了现实,可当她们打过饭菜之后,却又发现了不同之处,因为她们的饭是粥,而吃的菜也只是用水煮过之后再加些粗糙的盐巴而已,油水肯定是没有了,能吃饱就不错了。
眼前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令她们的心里感到非常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