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不负大明不负卿>第966章 高薪聘请水军督师

不得不承认,陈炬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大明后期言官的劣性。

其实不仅仅是言官,可以说是大明后期整个文官集团的劣性。

陈炬只是把六科给事中单拎了出来括六科给事中,还包括都察院的御史。)

言官的职能相当于纪检委,对大明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后来发展偏离了原本的初衷。

朱翊镠觉得也不需要裁撤,规范整顿倒是很有必要。有天不怕地不怕怼天怼地怼皇帝的言官在,官场的风气毫无疑问要好一些。

监督部门不能缺席,在任何朝代都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面对陈炬激烈的言论,朱翊镠回道:“陈公公看到六科存在的问题,朕很欣慰,但裁撤六科需谨慎,毕竟再有自律的人也需要人监察嘛。”

“万岁爷,关键是六科给事中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监察作用了。”

“朕想想该如何规范整顿六科吧,目标是要回到设立六科的初衷上。”

“好吧。”

见朱翊镠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陈炬也就不再多说。原本宦官就没有干预外政的权力,若非借刘大元与张彪这个契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在朱翊镠面前提出来呢。

……

刘大元与张彪郁闷地回到六科。

其他给事中纷纷围上来表示关心,都知道他们刚被朱翊镠请去。

“陛下说什么了?”

“没有再惩罚你们吧?”

但也只敢简单地问两句,实在不敢多问,因为傻子都看得出来,刘大元与张彪回来时情绪十分低落。

“多谢诸位兄弟关心!陛下没有惩罚我们。”张彪没吱声,刘大元回应一句便钻进自己值房。

余下给事中面面相觑。待刘大元与张彪离去,他们聚一起窃窃私语,都说被朱翊镠召去指定没什么好事,不然也不会那般沮丧。

随后得知朱翊镠只是让他们两位各写一份儿检讨……

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现实是朱翊镠确实再也没有找他们两位的麻烦。

只是“辣鸡大元号”与“人渣张彪号”两道招牌不出两天便做出来了,果然精致档次很高,尤其是上面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威武不凡。做出来的当天就由内务府送往南京织造局。

这事儿也就告一段落了。

再也没有官员胆敢反对出使他国。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没再推脱,批准张简修申请的两百万两用银。

有钱好办事,张简修依朱翊镠的建议,刊登邸报招募水军督师。

一时间又沸腾了。

掀起一股热议。无它,只因水军督师的待遇太特么诱人。

年薪一万两银子。

而且还提前支付。

要知道大明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大概是三两银子多一点,一年也就几十两银子,将领也高不到哪儿去,就是做到总兵官的位置,一年俸禄折合换算银两也远不到一千两银子。

本来,明朝官员的俸禄,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都制定得很低很低,许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基本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他们豪华的生活。

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员的馈赠。这是实际情况。

举例来说,算一,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一个月差不多7石左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

但这只是理论上。

因为实际情况是,有40的米是拿不到手的,那一部分光明正大地被朝廷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这样一算下来,就米这一块儿,年俸撑死可够20个人吃的。

够20个人吃不是很多吗?

不,别忘了,那是古代,一个县令怎么也得有几房小老婆吧?再加上孩子们、仆役们,一家哪止20个人呀?

关键是一家子除了县令,其他人都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这就难怪大明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了。当初洪武年间,弘文馆学士罗复仁(朱元璋的幕僚)过得很清廉,因为没有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的一座破屋里,朱元璋有一次跑到他家里,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感觉到尴尬和惊讶。

因此,如果都按照大明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得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这也是大多数官员不得不靠以权谋私混点吃喝的银子的原因。

一万两银子什么概念?

尽管大明银子的购买力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有时候价值高一些,有时候价值低一些,但最低时候也可以相当于现在的200多块钱,最高时候可以相当于现在1000块钱。

即便以最低价值算,一万两银子是多少?而且还是提前支付。

这个诱惑力可想而知了。

邸报一刊登出来,朝野震动。

若不是刊登邸报,还不敢相信呢。

可惜水军督师一职,只有参将以上级别的将领方有资格竞争。

不然指定要争得头破血流。

以致于许多将士纷纷打听,除了水军督师,还招募其他职位的吗?

张简修笑了,感觉水军督师很快就能找到,而且候选人很多,届时只要合适,可以安排几个副职。

终于可以睡


状态提示:第966章 高薪聘请水军督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