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不负大明不负卿>第877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

位于江陵东门大街的朱氏集团,因其前身是张大学士府,而张大学士府的前身又是辽王府,原本那规模势派就已经超过了荆州府衙。

自朱翊镠决定将朱氏集团总部设在这里之后,又在不断地修葺、装饰、扩建,所以体制越发恢宏。

如今老远望去,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大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正门两根水桶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了一块六尺多长的迦楠香大匾,上头书有斗大的“朱氏集团”四个石青底子的金字儿。

门前踏道两侧,各蹲了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

朱氏集团前面的广场上虽然经过改建修了两排迎宾馆,但依然还是甚为宽阔。踏道两侧藻井廊沿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錾工考究的米青石系马桩。

正对着大门约十五丈开外,并排儿竖了四根高耸入云的沉香旗杆,飘扬的黄绫滚边三角彩旗上,“朱氏集团”四个大字儿赫然醒目。

如今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这旗杆下以及大门口都有侍卫值守,朱氏集团实行严格的管制。

可尽管如此,朱氏集团大门口每日依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其中一大部分是通顺达快递的业务员需要进出送货,还有一小部分是远近各路参观学习的官员。

如今朱翊镠当了皇帝,朱氏集团人气儿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除了那两部分人,还有一些人时刻想加入朱氏集团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所以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溜达,随时关注朱氏集团需不需要招聘。

朱氏集团的“火”可想而知。

然而,因为朱翊镠当了皇帝,不可能再回到江陵,朱氏集团现在实际的掌权者已经是张静修了。

他现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因为都知道他与朱翊镠亲如兄弟,所以时不时地总有官员来拜见他。

张静修很烦这个,一来没时间,二来也没精力,三者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无非是沾朱翊镠的光。

前来拜见他的官员,其目的无非有几个:一是真的想来参观学习,二是想与他拉关系,三是攀比之心作祟。

前面两个原因很好理解,但攀比之心作祟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也好理解。

因为朱氏集团的皇家地位以及与朱翊镠的关系,所以都将张静修当作可以与朱翊镠扯上关系的桥梁,不然什么时候可以与朱翊镠扯上关系?

一旦成功扯上关系,那以后不就多出一条升官的门路吗?而且这样一条门路可谓是金字招牌。

如此一来,远近各路官员,不管与朱翊镠熟识不熟识,莫不争先恐后赶来拜见。比方说某某衙门的左堂大人持了拜帖携着礼盒儿前来拜见,那右堂大人焉有不来之理?不来岂不遭人议论?再比方这个衙门探视过了,那个衙门焉敢有半点支吾敷衍?

虽然张静修压根儿就不在意,也不清楚官场这一套,可喜欢攀比的那些官员心里不这样想。

官场上盛行的本就是钻营之术,热衷于奔走权门的官员们,自是不肯放过张静修这样一棵大树。

尤其得知朱翊镠推行京察之际,远近官员都想利用张静修邀宠讨好,一时间百官云集闻风而动。

这几天朱氏集团广场前竟像开庙会似的都想来与张静修套近乎。

张静修实在不想搭理,便将这个任务交给游七,由徐爵辅助。

这种事儿他们比张静修内行,毕竟曾经都是见多识广的大管家,接触的大官大僚简直太多了。

这天大约巳牌时分,一名家仆进来客堂,递给游七一份拜帖。

这份拜帖太过简陋了,好像是临时找来一张红纸写下的,但上面一行颜体楷书倒是颇有几分功力:蕲水县知县张启胜谨拜。

游七接过拜帖出客堂迎接,只见张启胜穿了一件油青布的直裰站在广场上静候。张启胜旁边站了一个脚夫,挑了两只礼盒儿,一只方方正正,另一只圆鼓鼓的,大过朱氏集团前头悬挂的大灯笼。两只礼盒儿都用红布罩着,也看不清里头到底装着什么。

说到拜见张静修的官员,那就得说到拜见时携带的礼物。既然要来,反正谁也不会空手而来。

只要是来拜见的,都备了礼物,只是大小多少的问题。

游七瞅了一眼礼担,看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里先已有了几分满意,忙迎上去抱拳一揖,笑吟吟地道:

“张大人,屋里请,你的轿夫呢?让他们喝茶去。”

这是游七的一套习惯用语。

可谁知张启胜擦着满头的大汗,然后摇了摇头,恭谨地回道:“咱没有轿夫哦,是走着来的。”

“你从蕲水县走来?得有两三百里路吧?”游七一惊。

“不不不,咱骑了一头驴来,进了城咱将驴留在客栈。到这里来,骑着一头驴感觉不合时宜。”

“哦,原来这样。”游七将张启胜引进客厅坐下后,问道,“张大人今日来,是要拜见朱氏集团总负责人,也就是我家少爷张静修吗?”

“是啊!”

“所为何事?”

“咱能见他本人吗?”

“少爷很忙,偌大的朱氏集团需要他打理,确实没时间接见,还望张大人见谅!有什么事与我说也是一样的。”

“那我就直说了吧,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听说左右远近的官员都来了,我也不好意思不来嘛。张公子很忙我知道,见不见我也没关系,知道我这个知县来了就行


状态提示:第877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