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4月14日,13:00,临安。
“轰轰轰……”
钱塘江江面宽阔,即使在临安附近宽度也有一千米以上,空间不可谓不大了,但对于射程已经以千米计算的燎原级来说,还是有些局促。
这使得他们撞上了另一支本来准备往崇明去的宋军水师后,不得不打起了一场经典的战列线海战——双方都排成一字纵阵,一个顺水,一个逆水,相向交错通过,侧舷火炮对着对面不断轰击,直到一方承受不住伤害为止。
这是韩松梦寐以求的真正海战,虽然有些讽刺,正是宋军从东海军中学到了这样的战术,才使得今天能这样打起来。但不管怎么说,在这风帆时代的尾声,终于有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列线海战打起来了。嗯,至少在这刚开局的时刻,看上去是势均力敌的——双方都是八艘船嘛!
实际上,虽然都是八艘船,但东海舰队的火炮反而要少上不少。只有领头的两艘燎原级有足够的火炮,剩下的六艘海级都只装备了不多的只够用来缉私的武装,上了场也就是打两声助助兴罢了。相比之下,宋军的八艘大战船都是真正的战舰,每艘都有五十六门大炮,数量上绝对是够足的。
不过,火炮虽多,命中率就有些堪忧了。
东海舰队具有巨大的机动性优势,可以在任意航向达到十节以上的速度,能够主动选择战术位置。虽说受限于钱塘江的形状和水深没法贸然接近岸边,但也尽量远离了宋军,拉出了差不多五百米的距离。而宋军自恃有数量优势,或许也有点恐惧传说中的东海火炮,所以并未拉近距离,而是“尊重”东海军的选择,就在这个距离上开始了炮击。这个距离对于水战来说就有些远了,他们又没有先进火控子系统,炮弹大片大片地飞过来,却没有多少能正中目标的。
当然,也还是有的。
“砰!”
突然一枚炮弹远远地从五百米外的宋军大战船飞来,与其余几枚四处乱飞的同伴不同,这一枚不偏不倚,重重地砸在了燎原号的舰桥侧壁上,对内部造成了不小的撼动——但是,并未击穿。
舱室内的军人们训练有素,并未混乱,但瞬间安静下来的气氛还是不免映照出了他们的紧张——东海海军纵横海洋十余年,这还是第一次被来自敌人的炮弹击中啊!
韩松径直往遭受打击的侧壁走过去,舰长朱泾见了后,立刻出声提醒道:“提督,小心为上!”
“不用担心,没有两枚炮弹会命中同一个地方!”韩松立刻挥手道。
朱泾讨了个没趣,于是转头对看过来的船员们喊道:“不要分心,检查仪器有无损坏,继续观察敌情并火控!”
而韩松摸到了被炮弹打到的地方,伸手按了一下,又把装饰用的毛毡布掀开,露出里面的钢肋和钢板——毫发无损。
于是他微笑着站起来,喊道:“不用担心,这点小炮伤不到我们,继续炮击,给我碾碎他们!”
燎原级的船壳仍然是木材,与同时代的其他船只是一样的,并未有革命性进步。但同时掌握了寒带和热带的东海商社有着充沛的优质木材来源,因此燎原号足足用了三层柞木板组成船壳,厚度达到了30cm,防御力惊人。单是这层厚厚的木壳,寻常的炮弹就很难穿透了,可是燎原级的底蕴不仅于此,还在侧面关键部位的船肋和船壳之间加装了一层8的钢板。它不但可以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还可以提升外层木壳的强度——有这一层钢板挡在里面,木材受到外力打击的时候,就没法“退让”,只能向周围“挤压”,这就使得炮弹必须消耗大得多的能量才能穿透船壳。根据之前的测试,即使是东海鲲炮也只能在贴着脸的距离上堪堪穿透这种“复合装甲”,更别说飞过五百米已经衰减大半的宋军炮弹了。
当然,如果把钢板放在外面,效果或许会更好。但那样的话对于装配、密封和防腐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工业水平尚不支持那么做。即使是这种外木内钢的结构,现在也够用了,也正是因为有它在,设计师才敢设置这么一个高大的舰桥吸炮弹。
虽然早就对复合装甲的实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的被打到了之后,船员们不免还是有所紧张。而韩松自信的话语彷佛有一种魔力,在得到他的确认之后,他们就真正安心了下来,不再去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专心去处理手中的事务,使得这艘战舰的职能得到了正常的发挥。
“对目标甲第一次射击任务已完成,是否执行第二次射击任务?”
“停止射击,检查攻击效果。”
“攻击效果已确认,目标甲摧毁进度80,是否切换到目标乙?”
“切换为目标乙,执行一次普通射击任务。”
“任务开始……”
与宋军火炮打不准、打不透的窘境不同,东海火炮可谓“快狠准”。
17式的威猛就不必赘述了,上次隔着一两千米都能打中,更别说现在这么传统的“近距离”了。而在平静的内河水面和“近距离”作战的情况下,下炮舱的鲲炮也终于能一展威能,粗大的炮身伸出炮窗,啸叫着把炮弹砸过去。
打中之后,145的铁球能在船上砸出一个大洞不说,还能爆炸——鲲炮也是能打爆炸弹的,只是皮厚馅少而已,但毕竟体量够大,能装250g黑火药,比起88的穿甲爆破弹还强不少——不愧为世上最强,只是可惜射速太慢了点,命中率也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