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年,6月24日,金口市,田横镇,湾口压力容器制造厂。
在车间北侧的金口湾码头上,赫然停泊着一艘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河级浅水炮舰。
这艘浅水炮舰是造出来没多久的最新款式,长约30米,宽6米,标准吃水只有1米多,排水量一百吨咦,怎么跟新星级这么像
实际上,这两种船虽然一个是人力驱动的浅水炮舰,一个是风帆动力的海船,但设计在近几年逐渐趋同。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两者的用途趋同:都是在烈焰级难以行动的浅水区域执行任务。
星火级作为海船,作用已经越来越弱,无论是载货量、火力还是适航性,都全面落后于新锐的烈焰级,甚至连速度都不如。即使出现了替代型号新星级,也只是在小范围的灵活性赶了上来,综合航海性能依然差得远。所以,想在海上作为烈焰级的补充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这级船进一步的改良方向只能往浅水区域进化,这就导致它船型变得修长,吃水变浅,船底变平,有向沙船靠拢的趋势。
而河级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动力浅水炮舰设计的,设计可以说比较成熟了,几年下来,主要向增加船速方面发展。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和新星级是类似的,所以越改进就长得和新星级越像,船身修长,龙骨和肋骨用了网格结构以提升比强度,艏部尖锐以减少阻力,舯部肥大、船底扁平以尽量减少吃水并降低阻力。
很多人有个想当然的误区,以为尖底船比平底船快高速的军舰不都是瘦削的尖底吗实际上恰好相反,同排水量下,平底船的湿面积比尖底小,因此摩擦阻力也小,相同的动力下会更快一些。而尖船底的优点是在于稳定性,因为船体的倾斜会使得浸水体积增大,从而产生回正力矩使得船身保持姿态。高速船采用尖船底,不是“手段”,而是“代价”,为了维持高速下的稳定,必须用尖船底才行。而如果没有这个需求,那还是平底更合适一些,比如说能够靠自身吨位获得足够稳性的大型的战列舰和远洋货船反而会采用近似方形的船底,在平静的内河活动的船也会采用平底。
所以,河级和新星级现在用的实际上是同一种船体,只不过前者多了个螺旋桨罢了。哦,还不止,在上层建筑上也有很大区别。河级作为不出海的专业战舰,舯部的干舷升得特别高,还开了好几个炮窗,顶部又覆盖了半层甲板,实际上就是成了一层单独的炮舱。
不过,被木工组用来安装蒸汽动力的这艘河级已经被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为了把动力单元安装进去,炮舱的后半部分和后桅杆被全部拆除,后半个底舱就这么成了露天货舱。一根烟囱从船体正中高高伸了出来,为了维护这根烟囱,工程师又在剩余的前半个炮舱上面又加盖了一层舱室,便于爬上去查看烟囱内部的情况。呃,这么一改,远远看上去,这艘船的侧面居然有了后世战舰高舰桥的设计风格。
“嘿”陆平看到这艘怪船后,吹了个口哨,对秦晋打趣道:“秦兄,你这船再给上面顶个球,不就是活生生的一艘驱逐舰么”
秦晋一愣,随即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好啊,有意思,等下一步甲板封闭了,再给它装几门中置主炮好不好前一后二怎么样”
“不行不行,”陆平又摇起了头,“主炮全后置才是正道啊”
“得了吧,”陈文吐起了槽,“就这么艘小船,煤都装不了多少,还装炮呢。”
“不”梁恩沉思了一会儿,突然说道:“我觉得陆平说得对啊这型船从定位上来说,不就是驱逐舰吗借助自身的速度优势,在主力战舰难以顾及的区域活动,打击小型目标,尤其是那些以灵活性见长的桨帆船我看它就该叫桨帆船驱逐舰,简称驱逐舰。”
三人听了,先都愣住了,然后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对,就该叫驱逐舰”
当初,相关部门对于蒸汽船的设计思路,有三个方案:一是装进烈焰级这样的主力舰里,为它提供一定的机动性,成为蒸汽战舰;二是装进顺风级这样的货船里,做成蒸汽运输船,实现全季节的水路运输;三是装在尽可能小的船里,以求得最大的速度,发挥机动力优势,弥补现今的作战体系在这方面的缺陷。
一帮子人聚头开会吵了许久,最终达成共识:现在的船用蒸汽机仍然不能说多么成熟,拿烈焰级试水肯定是不行的,马马虎虎的蒸汽货船也没多大价值,耗煤量太大,占用空间太多,得不偿失,还不如做成专门的战舰,说不定就能填补某些方面的空白呢
于是他们又分析了一通,又得出了结论:以现有蒸汽机的功率和体积,想做出一款性能平衡的战舰肯定是不行的,吨位太大推不动,吨位太小的话又会严重影响续航力,不管怎么说,肯定出不了海。所以还不如剑走偏锋,就做一款极端的浅水炮舰,部署在近海和内河,或者随舰队行动,完全不考虑自身的续航和适航性,燃煤和食水由其他舰船携带,只求在大船难以活动的地方发挥出主场级别的优势。
最终,他们决定以河级浅水炮舰为基础,改装成一种以蒸汽机动力为主、风帆辅助,装备若干轻型火力,有良好机动性的超轻型炮舰。最终在木工组手上得以实现的,就是这艘了。
这样的炮舰,自有其存在意义。现在的东海海军以烈焰级为主的作战方式,在开阔海面自然是无敌的,可是一旦进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