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面捏成的窝窝头,它的样子和名字是一样的,圆锥形锥底部有一个向里面凹进去的口。上笼屉蒸,很快空气弥漫着一股甜而不腻的香味。

“真香!”农场里的人都吸吸鼻子,“太好闻了。”都在猜想做了什么好吃的。

“别说,闻着这玉米味儿,我还真馋了。”姥姥鼻子嗅嗅,“新下来的玉米这味道就是浓郁好闻,是香飘十里。”

早餐就是清粥小菜、配上金灿灿、黄橙橙的窝窝头。

“啊!那么香的味道,我以为是什么精致的美食,居然让我们吃窝窝头。”黄依琳不满地嘟着嘴囔囔道。

“窝窝头,好久没吃了,我以为我会‘厌恶’它,没想到还挺想念的。”林奶奶掰开一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眼睛瞬间点亮,“老头子,你尝尝,味道好极了!”

“嗯c吃,又香又甜的。”关大山吃完一个又拿起了第二个。

“师傅,熟柿子您不会掺在玉米面了吧!”常久春砸吧砸吧嘴,品品滋味儿道 。

“是啊!怎么样好吃吧!”方默南笑道。“绝对的纯天然粗粮。”

“味道还行吧!”黄依琳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可这手上可没少拿,吃的速度也够快的。

“以前老百姓的主粮,现在都不常见了,都是白面馒头。我记得以前还吃过黑米窝窝头、高粱窝窝头、红薯窝窝头、绿豆窝窝头、糯米窝窝头。不过那时的窝窝头生硬、干涩还拉嗓子,不像现在这个软和香甜。”林老爷子道,他吃的速度也不慢,甚至林奶奶还特意往他碟子里又放了一个。

“多少年了不曾想还能吃上窝窝头。”林奶奶一连吃了两个。“国外都提倡吃粗粮,有益健康。”

“是啊!如今的窝窝头已经是一种绿色、美味、营养、健康的美食了。”方默南笑道,“这也是轮回,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咱北方杂粮以玉米为主,玉米粉称为棒子面,亦称杂和面。因为俗称玉米为棒子。故得此名。南方人不懂,故有误解。从前的说穷苦妇女流着眼泪 ,把棒子面一根根往嘴里送 。玉米面中掺和豆面在内,故称杂和,其实这如三七比例的掺入,就特别显得香甜,所以不算是什么粗粮。不过做成窝窝头,乃有似黑面包,普通当作穷人的食粮罢了。”林老爷子接着道,“窝窝头本来是过去帝都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

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帝都的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帝都的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林奶奶笑道。“过去形容某个人命运苦,常常说:‘他呀。一辈子饥饱劳碌,吃窝头的脑袋。’还有个歇后语‘窝窝头翻个儿——显大眼’是指把窝头翻过个儿来,窝儿朝天就显出了个大圆眼儿(即圆孔)来,用以比喻出风头,反而出了丑,常常带有轻视讽刺的意味。”她把窝窝头翻过来,可不是显大眼嘛!

“还有一种是看守所里吃的窝窝头。那才是正宗的窝窝头呢,虽然形状是长条形,酷似发糕。但是制作的配料是绝对的正宗,用玉米面加碎玉米叶和玉米棒子蒸的,才叫正宗窝窝头。以前旧社会指的窝窝头都是这么做的。”

方默南一说,姥姥就附和道,“南南说的对,小时候我们吃的就是那种窝窝头。”

“咦!那多涩啊!难怪拉嗓子了。”黄依琳想想就嫌恶地撇撇嘴,即使再吃不饱的年月她也没受过委屈。

结果边吃边聊,方默南一早上辛苦蒸的窝窝头大家都吃光了。

中午照样是柿子大餐,柿子饼、鸡蛋柿子、柿子果冻、牛肉土豆炖柿子、木须柿子。

柿子除了鲜食外,柿子整个晒干之后可以制成柿饼。柿饼外部有一层白色粉末,叫做柿霜。柿霜并不是淀粉,主要是由内部渗出的葡萄糖凝结成的晶体构成。这些晶体并不易同空气中的水分相结合,因此柿饼表面通常会保持干燥。这也有利于柿饼的保存。

而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较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

晒好的柿饼可以完全保存的过年,整个秋冬季节就看见农场用线串起来晒的红彤彤的柿子,最后变成柿饼。

自家晒的柿子饼,表面裹着厚厚的白霜,咬一口,里面的瓤子还是金红的,很甜,有丝,口感比外面买的更韧一些。这玩意儿饭后吃为宜。

而空腹吃柿子可能会引起“胃石症”,柿子含有大量的柿胶,当空腹进食柿子时,柿胶会与胃部分泌的胃酸在胃内凝聚成硬块;当硬块越积越大时,可能导致无法排出,医学上称为“胃杮石病”。

柿树适应性强,能够在条件较差,粮食作物生长不良的山区生长。管理容易,收益期长,有“一年种植,百年收益”之说。

柿子的招牌营养素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方默南记得去世的奶奶家就盛产柿子,那里的柿子树可多了,以往老爸每回农历十月一扫墓从老家回来,总会爬上路边的柿


状态提示:第948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