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你这么说,这极有可能是一场江湖纷争了?”
朱元璋听闻了徐钦的汇报之后,对此倒是不置可否,面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是的,目前看起来,江湖纷争的可能性最大。不过臣以为,也不能过于掉以轻心,以防万一的手段还是要有的。”对此徐钦也不敢太过放松,毕竟是在自己手上出了事,尽量追求妥善的解决,并且进一步防患于未然才是正确的态度。
“嗯,你考虑得很周详。不过若是江湖仇杀,要抓到凶徒可就不容易了。”朱元璋也是草莽出身,自然知道一些所谓的江湖事。在这年头,那些高来高去、以武犯禁的江湖人士,犯了案子,然后爬起来拍拍屁股跑路,要想破案抓人,可谓是难度极大。
“回陛下,臣以为,既然此案已经震动京师了,那不如趁此机会,来个将计就计…”
听闻这个意料之外的转折,朱元璋的虎目也不禁为之一亮。他已经开始有点儿习惯于徐钦时不时就出人意料地搞事的风格了。
“这倒是有意思,旁人都是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倒是不嫌事大!如何个就计法?”
“陛下,臣以为,侠以武犯禁,而国当以法为先,二者本就是天然矛盾的。既然有这个机会,何不好好整治他们一番?一来不管抓不抓得住真凶,朝廷的颜面可力保不失;二来有机会好好收拾收拾这些人,也才能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法度是何物,至少短期来说,是个敲山震虎的法子。”
听完徐钦的解释,朱元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执行起来风险可不小。朱元璋一路摸爬滚打起来,对于这些江湖草莽的了解自远非深宫里面成长起来的太平君主们所能比拟。他很清楚这些人无论黑白,实际上都是亡命之徒,若是压迫过甚,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好勇斗狠之心。就算是朝廷并不怕这些人造反,但若是引起了他们对朝廷的集体敌视,终归是一场括他对樊云,虽说确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念及往日情分,可大多的考量还是在树立一个标榜,以示朝廷对江湖的怀柔政策。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听话的有肉吃。
诚然,江湖内部有时候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大打出手,脑浆子撒满地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情况。包括樊云,他虽然在江湖上树敌不少,不过有他这个表率在,江湖人士就会理解为,朝廷也是可以沟通,可以讲道理的地方,也是能给他们利益的大金主。
这些人大多又是亡命之徒,一旦捅了这马蜂窝,可很难收拾。对朝廷而言,保持现状,让他们大体上对朝廷保持敬畏便是最好的选择。
而现在徐钦竟主动要去捅?!
也难怪朱元璋对此有些惊诧。徐钦目前的任务就是维持应天城内外的治安,稳步提升威信,增加对锦衣卫的掌控力度,帮他完成整肃锦衣卫的任务才是首要。没想到他如此大胆,竟想直接对他们来个雷霆手段。
看来还是太过年轻气盛了啊!
朱元璋心中不由在心中感叹,可正当他准备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时,却听徐钦主动解释到。
“陛下,此案已经闹大,大半个京师百姓都在议论纷纷,再加上还有无知的士子在旁起哄,可谓是已闹得满城风雨。有鉴于此,此案必定要有个结果,才能安抚人心,给天下一个交代。而自古侠以武犯禁,对朝廷阳奉阴违,就算是巨蛟帮,也不愿过多配合朝廷的调查。如此一来,非但此案无法了结,更会平添江湖纷争,危及地方治安和百姓安居。故臣不得不出此下策,并非是一时冲动之举,更有信心不会恶化事态,望陛下明鉴!”
徐钦也是被逼无奈,有些话他不好对朱元璋明说,但想必朱元璋也大概是明白的。其一是,在他统辖京师治安的档口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必须要给朱元璋,给朝廷一个交代。否则就算朱元璋暂时不予计较,可日后难免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一个把柄,天天如坐针毡。
其二是,万一凶手真是典型的江湖游击队,打完就跑,那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想要抓住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按照后世的通行法则,案子破不了不要紧,但要拿出大家都看得到的实际行动,最好是能掀起一波大的整肃活动,以示朝廷也尽力了,同时也能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一个案子上引开。
这就是所谓的行动式舆lùn_gōng关了。
“你可想好了,此举稍有不慎,必将乱上加乱!”
“陛下放心,臣自是明白其中利害,而且也有信心不会激起他们的太大反弹。”
“哦?你又有什么诡计了?”
“臣不敢,臣只是打算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对付他们。臣以前曾听闻过一桩趣事:若是直接将青蛙丢到沸水锅中,青蛙受激,奋力一跃就可跳出锅,而若是将青蛙放进冷水里面,再慢慢煮,等到它想跳的时候,就已经跳不起来了。”
说白了,朱元璋脑子极为聪明,也有冒险主义精神,而且也是个务实的皇帝,很快便看穿了徐钦此等用意之下的好处。当然,前提自然是不翻船。
不过看徐钦这模样,应该是早有准备,想来是不会闹得不可收拾。
“呵呵,有点意思。朕准了,不过你要清楚,若是惹出了麻烦,你先前记下的廷杖,起码要翻个倍!”
“臣明白,谢陛下!”
有了朱元璋的首肯,徐钦就可以放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