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乡村小吏在大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招童子军

师父道:“你说对了,我在少林寺时,师父讲:“生命分:地狱、鬼、畜牲、人、阿修罗、天人;罗汉、缘觉、菩萨、佛十种,其中畜牲(动物)就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事理,是非善恶。知了在没有树汁的情况下,它不会和人一样尝试吃其它东西来维持生命。”

白梅道:“有道理,俗话说的好,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

小舍道:“师父,道衍和尚的道行确实深奥,对他的想法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衡量,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与建文皇帝有不解之缘。”

王力道:“先皇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道衍和尚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永乐皇,他真的有慧眼吗?”

金道判道:“我以前听汤宗大人道: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先皇挑选数名高僧陪侍诸王身边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与燕王朱棣在一起,后来朱棣劝他到北平任庆寿寺住持,从此成了朱棣的密友。”

师叔道:“我听的有些不同,当时朱元璋选拔十八名僧人给众藩王讲经荐福。当初因为道衍长相怪异没选上,是他主动向朱棣自荐的。”

小舍道:“道衍和尚不喜欢钱财,也不喜欢美色,甚至将自己已经有的钱财分给乡亲,他那么劳心劳力的替朱棣打建文皇帝,他图的什么?”

金通判道:“要么就是虚名。”

“也不对啊,他平常退了朝换了衣裳总往寺庙去,不对,你说对了,太子监国时,他曾抱怨过,皇上不让他辅助太子,他还是想着权力的。”

王力道:“辅助太子这种权力也是虚的。”

小舍道:“他至少在皇权之外是最大的,大家都称他是黑衣宰相,他就要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师父道:“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的佛教徒,他是苏州人,身在鱼米之乡,不像北方苦寒和黄淮水患地方的人,穷饭也吃不上,才去当和尚。出家人看淡身外之物,悟的是“色即是空”,想的是极乐净土。”

师叔道:“师兄说的对,他家几代行医,家境不是大富大贵也绝对不是贫寒的。”

小舍道:“即然他看破红尘,学习佛法,但为什么要出来参加战事呢?而且出家时还学习兵法。”

王力道:“也许借寺庙这种清静之处,潜心研究大业。”

张王氏下楼来了,对小舍道:“不能让师父再喝了,把酒干了,早点休息吧?

江面上号子声响,雾气氤氲中金通判坐着的船儿往东驰去,小舍送走了异日的同僚回到詹事府,还没捂热板凳,蹇义便来了:“快去金忠那吧,这老头忙得尿也没功夫撒,等着你去帮忙呢。”

“是为童子军的事吗?”

“怎么不是,招一千人,报名的有一万多,来不及甄选,而且皇上对年龄要求特别严。”

小舍道:“喔,我马上去。”

兵部的大厅里挤得满满当当,金忠的尚书房门却关着,小舍好生奇怪:“蹇义说他忙,总不会忙得影子也不见吧?”

正纳闷时,兵部郎中悄悄的对他耳语道:“尚书在里面,你轻轻敲三下窗子,他便会开门。”

小舍先绕到天井内,窗子关着,还用竹帘挡着,里头什么也看不见。他便朝窗敲了三下。

黑漆的大门,铜环晃了两下,“嘎吱”一声开了,侍郎探出半个头,招呼他进去。

金忠在里面书房中,坐在案前在一大摞名册上打着勾。见小舍进来,便笑道:“呵呵,老夫成了老鼠了,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小舍道:“为什么啊,是不是找你通关系的人多啊?”

“怎么不是,这招募公告一贴,京师朝廷官员和名人名士都来了,你说这些有钱人,那个不是从小培养儿子习武的,而且习得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他们舍得让自已孩子来当童子军?”

“嗨,你这不知道了,童子军天天在皇太孙身边,如果有老子的背景,混个校尉很容易的。”

“小舍道:“皇上不是有年龄限制吗?”

“老夫头疼的就是这个,现在一些年龄偏大或偏小的孩子也报了名。”

“黄册上不是都有吗?年龄,户主姓名,籍贯,应当差人数,男子成丁不成丁数,妇女大口小口数,房屋田地牲畜数等。”

侍郎道:“都像老百姓带着黄册来就好了,这些人就带着个纸条,姓名,户主名就这么简单。”

金忠道:“好笑的是,你老上司刘观,居然把他二十几岁的刘辐也报上来了。”

小舍扑哧一笑道:“哈哈,他还童子,他怎么不说是婴儿呢?”

“现在弄得老夫只能藏起来了。”

小舍道:“这也不是个办法,大人你总该想个周全。”

“老夫想好了,按年龄,身高,貌相一个个来,先招个五百人,组成个常规营,让教官带他们操练把大典的事先应付过去,然后去各地招一些有真本事的组成特种营。”

小舍道:“对,只能逐步完善,心急不得。”

金忠道:“截止日期还有三天,你替我先顶着,那些大人对你不熟,不会找你麻烦,我和小司马躲后面,有什么事咱们互相再沟通。”

小舍领了命就把招募的要求贴上了墙,所有的招聘人员全重新配备了一下。查黄册的,量身高的,称体重的,最后他自已领衔看品貌,脸上有瑕疵的,五官不端正的,口齿不清的,连黄牙蛆牙也剔掉,报名的家长说,比选妃子还难,开始嘟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四章 招童子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