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破政治迷局

袁世凯其实并不想对唐绍仪下手,但是唐绍仪多次拂了他的意思,并且还加入了国民党,使得一部分前清官员都加入国民党,追求那所谓的政党政治,逼得袁世凯不得不将李安生引入共和党,以此来对抗革命党人在政党政治上的天然优势。全/本/小/说/网

自从唐绍仪正式就任内阁总理后,很有意依照《约法》规定,成为责任内阁,这一来更加使得段祺瑞等一干看不起他的北洋系开始排挤他,愈发在袁世凯面前攻击他,说他挟革命党以自重,有独树一帜之意。

袁世凯对唐绍仪起了疑心,并且对唐绍仪“狭革命党以自重”的行为异常痛恨,还是要归结到赵秉钧与段芝贵等人身上,这些人是袁世凯总揽大权的急先锋,也正是他们不断的破坏《临时约法》的举动,才使得宋教仁忍无可忍,改组同盟会。

内务总长赵秉钧从来不出席国务院会议,凡遇重大问题都直接向袁世凯请示,根本不把总理放在眼内,而内务部也像一个不属于内阁而直接承总统命令的一个部。

而段芝贵,当年跟李安生争雄失利,仿佛这两年要将当年的失意加倍的弥补过来,不仅飞扬跋扈,而且还贪污**,无恶不作。

有一次唐绍仪乘坐马车由办公室回家,忽然迎面来了两个开道的士兵,手中挥舞着鞭子,唐总理的御者几乎挨了他们一鞭。唐绍仪急忙吩咐把马车让到路旁,注意一看,一辆漂亮的马车里,坐的不是别人,正是总统府拱卫军统领段芝贵。待到这辆车子过去了,总理的马车才缓缓前驶,唐绍仪事后对人说:“好大的威风,只有前清摄政王才够得上这样威风呢。”

李安生与袁世凯互相妥协,让段祺瑞上台也是有原因的,正是出于老袁身边有一大批无法无天之辈,如此考虑,才需要有段祺瑞这样的强权人物上台。

若是按照袁世凯一开始的提议,由他的老朋友,德高望重的徐世昌来组阁,那么对于李安生来说也是一种压制。

段祺瑞秉性刚硬耿直,清廉自省,这样的人要比徐世昌这种老狐狸好多了,徐世昌上台,赵秉钧与段芝贵等这干跳梁小丑只会愈加的权重,如此一来,李安生还真成了时代倒退者。

这次段芝贵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到处造谣唐绍仪代表国民党前往日本签订卖国密约一事,就传的有板有眼,很是混淆了视听。

既然你唐绍仪与国民党互相倚重,那么就一起去背黑锅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绍仪即便想要跟日本签署什么,也是万万不能的了,随便签署什么协议,都是卖国的,至少舆论盖棺定论,不会轻易更改。

革命党人控制的报纸纷纷出来为唐绍仪说话,却给东北的报纸批的狗血淋头,让革命党人一时难以自辩。

而真正的重击来自于军方数十名将领的请命,要求唐绍仪卖国内阁尽快下台,充足国务院。

李安生只教给他们一句话,便让唐绍仪在日本气得昏厥,“若今有对日本卖国,他日对俄谈判,何尝不能卖国,此等只知对外妥协对内**的国务院,不要也罢。”

是啊,既然能够对日本人妥协退让,丧权辱国,为何不可能对俄国如此呢?

如此一来,那么这场中俄战争不是白打了吗?前线将士流血牺牲,就是来给你们这些卖国贼出卖的?

那么数亿元的军费谁来承担?发行的债券如何转为铁路债券?

这不但涉及到了国本、国运、国势,还涉及到了广大资本家与人民的切身利益,自然是万万不行的。

唐绍仪内阁解散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各方面都不敢出来替唐绍仪内阁辩解,在段祺瑞等人的强硬态度之下,有心想要替唐绍仪讲话的人都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形势下,宋教仁等人都选择了退出内阁,递交了辞呈,只是因为唐绍仪人还在日本,还没有生效――按照约法,总统的人事命令是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的。

当初袁世凯费尽心力捧唐绍仪上台,就是想利用自己与唐绍仪的良好关系,以及唐绍仪在革命党人心目中的地位,谁知道唐绍仪捧不起来,居然“狭革命党以自重”,这人事权,老袁势必要夺回些来的。

人事权与财政权,无论是哪一级政府,都是必须首先要掌控在手中,奉若至宝的。

面对这突如其然的变局,宋教仁在报纸上刊发了他的疑问。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革命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也。推翻**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大要在建设共和政体。今究其实,则共和政体未尝真正建设也。故今而欲察吾国今日为何种政体,未能遽断。”

是啊,共和政体还没有真正实现呢,看谁主沉浮,只等大选。

今年9月5日,临时参议院颁布议员选举日期令,规定于12月10日举行初选,1913年1月10日举行复选。

月10日,临时参议院颁布参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规定各省议会,中央学会,华侨选举会之参议员选举于1913年2月10日举行,蒙、藏、青海之参议员选举于1913年1月20日举行。

选举方法和日期即定,各省区立即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

立法机关,是中华民国最要的根本,从前由代表会组织参议院,是创始的暂行规模,现在国家统一,应该由参议院改为国会。《临时约法》中第53条,有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的明文,袁世凯等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一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