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三十五章 手表的秘密

求收藏,求票票,求支持!

~~~~~~~~~~~~~~~~~~~~~~~~~~~

的确,中国的农业问题总有个回避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土地所有权问题。m\

眼下李安生开办的垦殖园都是刚来胭脂沟不久的佃户,拥有开垦土地的三年开垦权,三年后所开垦土地一律归开垦人所有。

胭脂沟毕竟太过偏远,不比关外其他屯垦地,大量的移民都选择了当佃户,由垦殖园提供生产资料,在三年后再拥有这些土地。

李安生是几代农民家庭出身,清楚的知道中国人对土地执着的渴望,难以泯灭的土地情节,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坚忍不拔的中国人,要求是那么的低,只是需要一块能够安身的土地,然后从土里刨食,不去依靠外物,自力更生。

可这种美德却被说成食草民族的劣根性,难道一定要去掠夺他人,吸食别人的血肉才能生存下来吗?

整个一战与二战,包括后来的石油暗战,都是出于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掠夺他人来存活自身。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正是出于整个世界对这种掠夺成性的殖民思维反思的结果。

当然,光是美德,无法去让国家的脊梁变得坚挺,也需要露出锋芒的时候。

既然自力更生不比认可,那么,也不介意让那些惹上门来的人受点教训。

这个时代,一切以实力说话。

李安生太渴望自己的实力能壮大起来,眼前倒是隐隐的有一条路,却不是很清晰。

胭脂沟太过偏远,只能当做一个秘密农业基地,真正适合大规模垦殖的还在南边,松嫩平原虽然环境恶劣了些,但用来起步还是不错的。

凭空整什么工业基地出来都是空想,弄个农业基地倒是现实的,闯关东这股风还将刮下去,只要这边能在农业上出成果,就能吸引大量的人口。

人口与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有了大量的粮食富裕之后,才能开始大规模的工业进程。

金翰圣一直很不明白李安生整天都在田里转悠,倒像是能出金子一般,也搞不懂他敢于筹办酒坊与制糖坊的底气在哪里。

他却不知道,李安生的依仗全在他脚下踩的土地里。

不过他倒是极为欣赏李安生的手段,刘竣已经同意办钱庄,那么李安生所说的酒坊与制糖坊就能用今年的收成来抵押贷出款子来兴办,原料都是现成的。

胭脂沟人口剧增,粮食是硬通货,只要粮食能丰收,钱庄的股东们自然是愿意肯借贷的,或许还愿意投资。

说来说去,胭脂沟的美好前景,还是指望着能有着一季丰收才行。

李安生满腹心思的在垦殖园中到处转着,胭脂沟金厂所出大部分都是朝廷与袁世凯的,他的根基不在金厂,而是在胭脂沟的繁荣,为下一站打下基础。

刘竣所说的墨尔根任职让他很心动,后世的嫩江平原虽说生态环境恶劣,但这个时代还是没有被过度开发,有希望能够在开发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南边的辽河平原除了水患多些,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又有地下大油田,加上生态环境比北边优越,是李安生心目中的崛起之地,但眼下还轮不到他染指。

相比之下,略为偏僻的嫩江平原倒是适合他大展拳脚,从这里往东,便是后世的“北大荒”,“北大荒”包括黑龙江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这可是后世的北大仓啊,凭借这个时代落后的科学技术,还暂时不用顾虑到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的黑龙江才百多万人口,相比后世的接近这片土地还有无尽的潜力可以深挖。

李安生想着在松嫩平原搞几个粮食基地,赶着闯关东这股潮流,再没有作为也能够积累原始资本,几百年来人囗压力使得国人不断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内蒙古和新疆都成为了移民地点,而闯关东更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从1897年开禁,到现在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东北的人口从500多万增至1600多万,要是能够合理的引导,这是股多么强大的力量。

李安生从小就听爷爷说过当年闯关东旧事,知道这场迁移运动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不知有多少人在途中在迁移地死于饥饿、寒冷、劳累与疾病。

如果现在就开始努力,这些人的命运就会改变。

任重而道远,李安生的心头沉甸甸的,金厂的事务反而不太关心,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庄稼增产,并且依托垦殖园培养些在行的农技好手,为他分担些压力,并且办好酒坊与制糖坊,摸索一条以农促工的道路来。

可惜手头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也没有后世的外力可借,想要一下子就让胭脂沟的农业有个大翻身还真是太难了。

思虑重重,在山岗下看着郁郁葱葱的草木,夹杂着成片成片的各色花儿,心情明朗了许多。

却不料脚下一软,没有踩实,滚到了脚下的小土沟里,手臂擦伤了几处。

远远望见的金翰圣拍手大笑,乐得不行。

李安生倒抽几口冷气,艰难的爬起身,挽起左袖,见破了两个口子,鲜血顺着手臂流了下来。

这山上草药颇多,正思量着找两种能止血止痛的草药,没在意血流到了手腕上,腕上的手表也被血所沾染,忽然间就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是大脑被撑开一般,灌进了无数的东西,混杂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手表的秘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