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三百五十一章 锡良的动员

东北军的教导师目前刚刚好都配备了半自动步枪与冲锋枪,轻机枪配到了班,火力相当凶猛。/。qΒ5//

而李持国对于教导师的使用,是当做了支援火力,而并不是顶在第一线。

小型飞艇就悬浮在了战场上空,随时的通过无线电将俄军的调动部署,以及战场的交战状况,用最快的速度发到指挥部,然后由指挥部立即进行调整部署,这便是无线电小型化的好处,而俄军还无法做到这一步,东北军的无线电可是配备到了营级。

这便是军用飞艇的好处,间或还能够支援地面作战,用机枪扫射敌军,用炸弹砸对方。

只是战场有些广大,十余架飞艇还顾不上覆盖整个战场,毕竟飞艇移动速度并不快。

战场瞬息万变,充满着悬念,即便是装备精良,远远胜于俄军的情况下。

由于背靠着满洲里铁路,故而全军的骡马与卡车都集中到了教导师,无论哪里战事胶着,需要火力突击,都能确保教导师迅速的支援作战。

哪里打得最艰苦,哪里的敌人负隅顽抗,哪里就有教导师的身影。

凭借着他们凶猛的火力,无坚不摧,无难不拔。

钱振宇作为中央直属第三教导师师长,这次统帅两个教导师的兵力,将机械化作战发挥到了极致。

东北军的攻势很猛,由于掌握了主动权,俄军相当被动,任何军事部署与调动都给东北军掌握的一清二楚,只能硬着头皮死磕。

东北军的飞艇跟飞机时不时的就要来投弹,用机枪扫射,给了俄军相当的心理震慑。

博尔朔夫山与雅布洛诺夫山将赤塔夹在了中间,赤塔便是依托两座山脉的一个筑垒地域,而围绕着博尔诺夫山山脉以及附近的河流,俄军还是构建起了一道缓冲防线,甚至将一个尖角突前到后贝加尔斯克。

后贝加尔斯克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就沦陷,成为了东北军在这次战役中攻占的第一个俄国城镇。

俄国虽然只在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驻扎了不超过7万人的军队,但是配合有利地形、车站、城镇,还是组织了一个整体防御体系。

只是兵力的不足,在东北军的集团军攻势以及猛烈的火力之下,无比的凸显出来。

东北军势如破竹,在两天之内便推进到了博尔朔夫山山口,俄军在这里构建的防线要稍微牢固些,但是也阻挡不了东北军多久。

如果说之前的飞艇与轰炸机投弹,基本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那么,在这种狭窄地形上头,两种坑爹货居然成为了制胜的关键。

是的,东北军是在欺负对手,欺负对方落后于时代。

即便是欧洲战场上的许多要塞、堡垒,东北军都能随意的欺负,因为,这个时代的要塞防御还没有经历一战的洗礼,单纯的土木工事、砖石堡垒,水泥筑就的工事,哪怕厚达两三米,都比不上经历一战炮火之后,开始大行其道的钢筋混凝土立体工事,厚达数米,在二战中,甚至需要德军动用600毫米甚至800毫米的超级巨炮才能轰开。

随着大炮口径的提升,防御工事的构建,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只是没有战火的洗礼,这种进步是缓慢的,在俄国的东方防线上头,陈旧、落伍。

俄军在飞艇与轰炸机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许多人都来不及抛出并不牢固的工事,一些永备的地堡。

砖石抛飞,碎木四溅,血肉填满了这些陈旧的工事。

更多的俄军开始利用这片废墟来阻击东北军的步兵攻势,这个时候,迫击炮就开始体现了价值。

在李持国看来,迫击炮是对付这种凭借房屋与地形躲藏起来敌军最好的武器。

一打一个准,俄军拥挤在这片地域,从之前的两路兵进攻击满洲里,到赶鸭子似地被一路追击到了这里。

五个师的兵力,在东北军的追击下损失了近半,基本被打灭了士气。

这其中三个师的兵力是从欧俄来的主力师,装备要好过于俄军远东部队,但同样无法抵挡东北军犀利的进攻。

赤塔战场的失利,极大的震惊了日林斯基总司令部,从后贝加尔斯克开始的长达两百多公里的战线被迅速突破,这意味着东北军有能力攻克筑垒地域,赤塔要塞并不保险。

要是赤塔要塞给攻克,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被真正的切断,即便他们能够攻入蒙古境内,也无法改变远东土地孤军奋战的格局。

俄国前后动员了五十五万陆军,以及七十万的农民,到现在效率还是没能提起来,军队没有到位,民兵训练也没有跟上,就连每日战损的补充也有问题。

赤塔方向有五个师的兵力,加上赤塔守备师以及东西伯利亚驻防师,总计七个师的兵力,实际上与东北军的兵力相差并不大,但是凭借赤塔筑垒地域,还是能够挡住对方进攻的。

只是现在指挥部犹豫了,东北军在赤塔方向的快速进展,使得他们开始对赤塔筑垒地域进行怀疑,凭借这么多的兵力,能不能防得住。

指挥部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选择相信赤塔筑垒地域的防御能力,另一种是在主战场相持,调派援军前往赤塔,争取能够稳住形势,并且反攻进入满洲里。

俄军的兵力还是足够的,目前三十五万陆军集结在从伊尔库兹克以东的庞大地域之内。

而且还有十万哥萨克正在突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争取攻击中**队的侧翼。

正面战场兵力完全能够压制中**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 锡良的动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