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整整乱了一天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除了参与此事的赵忠等人尽皆伏诛,董卓还来了一次彻底的清洗,将大汉皇宫牢牢掌握在手中。
第二天,太后临朝,宣读了天子的诏书。刘禅被册立为大汉太子,并代理朝政,由太尉董卓辅政。
一时间,群臣哗然。
“天子何在?”
御史大夫魏征的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不过董卓早有预料。
“中常侍张让和赵忠等人勾结上军校尉赵谦,预谋矫诏立刘辩为太子,天子密令太尉领兵入宫,清剿叛贼。但天子体弱,经此一事,更是承受不住,昏厥过去。诸位大臣尽可入宫一看究竟,诏书绝无虚假。”
太后这句话打消了大多数人的疑虑,天子因服食丹药致使元气大伤的事众人都有所耳闻,而且皇长子继位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要是诏书指定刘辩为太子,群臣还要争执一二,劝天子收回成命。
太子册立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辅政大臣董卓一时间权倾朝野,开始全面掌控朝廷。对于董卓排斥异己、党同伐异的种种行径,一干正直的大臣看不过去,纷纷上书弹劾。
不久,御史大夫魏征因不敬之罪被革去官职,逐出长安。之后,议郎蔡邕、大司农杨昌、太常李淳等人也因为魏征求情而被罢官。董卓的肆无忌惮引起了朝臣们激烈的对抗,卫尉霍光和少府崔哲上书请辞,司徒袁槐托病不朝,还有众多官员也要告老还乡。
这下子董卓急了,朝臣都跑光了谁也玩不转。于是,董卓亲自前往司空府,探望抱病在床的袁槐。
具体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第二天袁槐就恢复了健康,高高兴兴地上朝了。袁槐的门生故吏很多,在朝野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朝堂渐渐归于平静。一个月后,冀州牧王元以年老为由向朝廷请辞,袁槐族弟袁尚继任为冀州牧,袁绍也得了一个冀州团练使的兼职。与此同时,兖州长史贾政接过兖州牧大印,成为一州之主。没有人知道,贾政乃是董卓谋士贾诩的族兄,同时也是袁氏姻亲。
接着帮助董卓稳定朝廷的机会,袁氏悄无声息地拿下了两州之地,完成了谋划多年的布局。
“刘氏当亡,袁氏当兴。接下来,我们只要轻轻一推,就能将大汉江山送入深渊。”
“司空大人尽管放心,董卓现在对我言听计从,只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一切都会很顺利。”
“哈哈,有文和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几家欢喜几家愁,董卓和袁槐在狂欢,青州牧班彪却在担忧。董卓弄权,把控朝纲,大汉江山危如累卵。大多数人只以为董卓想做一个权臣,毕竟已经太久没有出现大臣反叛的事件了。前大将军梁固同样受命辅政,手握重兵,党羽无数,然而天子一封诏书就将其打落凡尘。
“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汉了,这天要变了。”
班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发出一声长叹。
“大人何需如此,董卓要是敢有不臣之心,尽可号召天下共讨之。”
“你说得轻巧,天下大乱苦的只是百姓。我实在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的局面,但愿董卓能悬崖勒马。”
季明没有反驳,尽管他知道董卓一定会反叛,而且那一天不会太远。季明来见班彪是因为他被任命为山阳郡太守、护匈奴中郎将,有一些官场上的事要向班彪请教。
“山阳郡太守一职要是由别人来担任,自然有诸多困难,因为太守的主要职责就是防御匈奴。但你就不一样了,你麾下的天角部落已经成为纳格兰大草原最强大的力量,守护山阳郡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且,山阳郡人口稀少,连南方一个小县都不如,也没有多少事务要处理,你自己看着办吧。”
季明上任多日,只觉得悠闲无比,现在听班彪这么一说,更是打定了主意要将无为而治贯彻到底。
山阳郡的治所是一个小城,名叫九原,残破不堪,很多建筑都毁于战火之中。季明在九原呆了两天,就把政务全部交给郡丞处理,自己回到了云霄城。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群雄讨董,云霄城还要加强实力。经过商议,季明决定把陷阵营扩充到两千人,苍狼骑扩充到五万。此外,还要组建一支步兵,命名为虎贲营,人数在一万人以下。
天角部落在呼延平的带领下走向辉煌,逐渐成为大草原最为强大的部落,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如果季明有需要,这三十万草原骑兵随时可以调用,但季明不想让蛮族过多地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