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三国第一强兵>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
的很周到,但架不住吕绮玲嘴快,于是张方的命运就再次转折,成了王羽的亲兵。

王羽之所以意外,是因为跟在他身边的人表现机会很多,从前可以跟着他一起冲阵,有无武勇,一目了然。他更专注大局之后,这些人也有机会如黄泽一样。接到他指派的任务。

亲兵队中不光有黄泽这样的勋贵之后,也有很多如李十一那样草根出身的,双方暗地里也会互相较劲,黄泽这次立功,未尝没有这种竞争心态的作用。他不想给伯父黄忠丢脸,所以甘冒奇险也要立功。

如黄泽一样的人还有不少,但今天之前,王羽对这个张方却没多少印象。说明此人武艺有限。但现在看看,此人的长处似乎在头脑清晰,处事冷静上面,倒是和张辽有些神似。

“不敢当主公夸奖。”张方略一迟疑,突然说道:“主公用心良苦,公孙将军心中明了,又有神医救治,此番定能逢凶化吉。”

“用心良苦?”王羽微微一愣,越发惊讶了,问道:“那你不妨说说看。除了在帐内说的那些,本将还有什么良苦用心?”

张辽能成为名传后世的名将。可不仅仅是因为谨慎,他的胆略也是很了不起的。张方比张辽差得还远,但既为亲族,又在后者身边效力多年,多少有些相似之处。他观察已久,知道王羽和普通君主不同,不排斥主动自荐之人。故而有了今天这次毛遂自荐。

听得王羽垂询,他更不迟疑,当下抖擞精神。朗声道:“当日主公立誓不称帝的用心,便与主公待公孙将军的作法同出一辙……”

这次王羽有了准备,倒是不觉如何,其他亲兵却齐齐一愣,不知道这两件事怎么扯到了一起了。主公不称帝的消息传开后,不单世人众说纷纭,连青州内部都是异声频起,亲兵们各有消息渠道,自然不会一无所知。

他们当然不会像敌对势力那样,以阴暗心理来推测王羽的用意,只是觉得主公或许真是忠君过了头,或顾虑父亲王公的心情,才行此权宜之计,将来终究是要登上至尊之位的。自古以来打天下的人,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主公又为什么要例外?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从书院那边又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流传出来,很多分析都很新颖,众人也是莫衷一是,但无论怎么想,不称帝和救公孙瓒似乎也没什么联系吧?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信义更如敝履。常胜将军也好,天下枭雄也罢,都比不上一位重情义,念旧情的君主更让弟兄们放心。即便每次都打胜仗,也一样有人会死,如果再遇上一个工于心计,喜好权谋的主儿,就算每次都能幸运的活下来,也很难将幸运维持到最后。”

“主公不称帝,您就永远是那个无敌的统帅,永远会和将士们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尘烟落尽后,就躲进深宫重宇之中,从此在您和爱戴您、拥护您的将士们之间,竖起一道高墙。”

“您不称帝,哪怕弟兄们立下再大的功劳,都不用担心会功高震主,因为主公不是家天下的孤家寡人,而是代表所有将士的最高统帅,永远给弟兄们遮风挡雨,带领大伙不断进取开拓。”

“公孙将军也是一样。若是其他诸侯,就算现在容得他,将来也容不下他,与其将来鸟尽弓藏,获罪而死,还不如现在就死了,还能让您念点旧情,善待他的家人和旧部。公孙将军了无生念,并非完全因为战败之耻,未尝没有对未来恐惧的缘故。”

“所以,您不称帝,和您拟定平北策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武人一个承诺,保证他们不至于在百战余生后,死在自己人手上,或者缴卸权柄,被人圈养起来。既然知道了主公的良苦用心,公孙将军岂肯就这么撒手而去?”

王羽听得愣住了。

俗语说: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王羽一度也有过这个困惑。

自己一开始和门阀世家交恶,是承自老爹王匡,后者得罪河内豪族太狠,使得双方之间没了转圜的余地,连面子上的和睦都难以保持。既然继承了这个身份,自己自然要将责任背下来,和对方争个高下。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不断的加重着自己对门阀的憎恶,最后形成了反门阀的青州新政。

等时过境迁,再回过头想想,王羽也必须得承认,虽然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他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过与对方和解的意思。这不是睚眦必报那么简单。王羽觉得自己是把前世的经历,代入到这一世了。

他被人打黑枪,是因为他路见不平,搅了某个或某几个衙内的好事。而一线战士积功不得晋升,死后的抚恤也了近于无的不公平现象,也让他心生愤懑。

他和他的战友听起来似乎很威风,其实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眼中,连棋子都算不上。就是一堆消耗品,消耗没了,就再换一批便是。

所以,王羽这种本领和脾气差不多大,给他们添了很多堵,没法调教的刺头就很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一个兵再厉害有什么用?总不会比十个,一百个还强吧?就算是十个一百个,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一群不值钱的大头兵?

王羽思考了很久,最后在他召集众人,宣布不称帝的决定前。他终于看明白了自己的内心——自己最厌恶的,不是门阀。不是胡虏,而是流传千年,荼毒百世的官僚制度!

不称帝,只是消灭官僚制度的开始。

当不当皇帝无所谓,反正权柄拿在手里,不当皇帝别人


状态提示: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