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玄幻奇幻>妖刀之鸣鸿天下>第四章 灵台草堂

.

千万年来,异世界东胜洲西南地角处,有一座清灵秀美的山,名作青埂山,半山处是一块不大的平地,有一座五千年的亦禅亦观的古老院子,名叫灵台草堂。

院子不大,非观非禅,幽隐于半山的缥缈云雾之间,清宁素静。

草堂的主人是一尘老人。自异世界开辟后,一尘老人便在此清修。一尘老人亦道亦禅亦儒,又非道非禅非儒,身怀旷世绝学,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慧眼通天之智。所精甚是广博,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尝作《逍遥阴符》一书,全书分《谋》、《言》、《兵》、《术》四卷共237篇,内有《量子力经》篇计三千言、《二义相对经》篇计三千五百言及《传习心经》篇计五千言,量子力经学印证佛家的深度,二元相对经学为印证道家的高度,传习心经学则为印证儒家的厚度,三经论道恢弘,穷极天地万物之理,文风汪洋恣肆,思维跨度宏大精深。

青埂山间有一路梯级,从山下直通上来,素来未曾有人数清过山梯的级数,甚是陡峭,被世间的人们称为天梯。上得山来,半山处铺着厚厚齐整的青石板,走上几步,便是十几层花岗石阶,石阶蜿蜒,尽头处便是一座高大拱立的金丝楠木的牌坊,斑驳了的木质,上面有四个遒劲的狂草字体—灵台草堂。

过了牌坊,向前走几步,转左,拐角,可以看到草堂斑驳古旧的石墙上的山门了。跨进山门,穿过一道九曲竹廊,迎面是一汪深池,池水青碧,在水中央,有数株青莲,结着青白的蕾,每每在九月的时节,碧叶铺陈,一池莲香,尽熏远近。

清池的对面岸上便是一尘老人讲经说法的方寸大殿。

走过池上竹廊,然后,向左,转进去,走过一个依山而建的西厢庭院,出了圆月形的院门,经过一道长长的梧桐树掩映的过道,再向右行去,是一处用篱笆墙围住的园地,蔓生了素馨的兰花与紫色的藤萝,顺着篱笆墙走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即来到篱笆墙的后门,轻轻推开门出去,是一道用细碎的青石子铺成的小路,沿着石子路蜿蜒的向前走去半柱香的功夫,就可以来到一处鸟语花香的树林子里了。去到小树林子的边际处,向西望去,不远不近的距离处,便是顺峰而下静静流淌了十万年的忘忧河。

忘忧河从草堂左后百丈平缓处流经,然后沿半山峭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挂银川,冲破山间涌动的白雾,在山脚处轰轰奔流而去,远远望去,水雾弥漫,波光灿烂,甚是雄奇壮丽。很多时候,阳光晴好,日头的熹微光荫,木叶婆娑之间,便静静的洒在山中的灵台草堂,洒在半山的忘忧河面,以及半山河面的那支青莲……

每一个夜晚,青黑的云雾缭绕着青埂山,天上的星星很遥远,亦很稀疏。

灵台草堂坐落在半山处,隔离了红尘,就像一个透着点点微光的黑色剪影。方寸大殿的琉璃青灯依然照亮着殿内的方寸之地。

夜色深邃,人已熟睡。明月清朗,孤悬于云海外,偶尔会有青云去遮住了,又散开,就如一只神的眼睛,开合眨动,流转间,由明而淡,清寂的身影也从东边移向正中,再移至西边,遥遥地挂在天幕上,静静地将清晖薄薄地洒在半山的灵台方寸之间……

清晨的钟声总是会在那一刹敲响,敲醒群山的寂静,一声声的回音里,却是一片安宁。星星逐渐隐没时,月亮也逐渐隐落于忘忧河的尽头时,草堂里却早已是灯火通明。乖徒儿叫师父

醒来,自觉到讲经堂,听授学习。午后两点至四点有两节课。

偶尔的,总会有一两个孩子会冒着风险,偷描一张师父在讲台上板书的背影,然后偷偷传递着,捂着嘴偷笑。有时,师父讲到妙处,还会以神通变化以作种种譬喻,方便解说,开导学生便于理会。

讲台后照壁上,一直挂着师父手书的那幅“知行合一,见性明心”的字帖,时刻提醒孩子们要如临水观景一样,照见本心,寻回自性。两边挂的“修齐弘法以为家务,治平利世便是事业”的字样,也在时时警策着孩子们,学习与修行皆有职责,光阴易逝,千万不要懈怠。

讲经结束,修课放学后,众学子排班晚殿。结合禅宗的仪式,从弥陀经起,到蒙山施食、转经、皈依礼拜,一般需四十五分钟左右。那一遍遍转经筒的声音,在铜钟敲响的音节里起起落落,声声敲在心头,让心灵无妄无尘,遨游庄严天地中。

黄昏笼罩下的灵台草堂,散发着清宁祥和的光辉,与半山飘过的彩色云霞交相辉映,夕阳的余光斜斜投射,将云霞远远的边际抹上一层金边,唯美而温馨,有种安宁意境划过心上的感觉,——那种归宿的感觉,是熨帖而温馨的,是呀,若无归宿,怎能安住?如此唯美的意境,是一种安详而宁静的情愫,缭绕心间。

珍惜当下,须感受于心。

五点左右,吃过晚饭,年少的孩子们亦可以三五一伙去后山林里躲猫猫捉迷藏。年长的孩子可以独自散散步,单独一人,去忘忧河边坐坐,可以思考白天的对错,或者享受心灵放旷而任意的逍遥,寄一缕相知,传至


状态提示:第四章 灵台草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