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城。
韩德没有继续理会陈寻,他迫切的需要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给霞城的官员、百姓看,给不相信自己的将士们看。
李辉带来的几万蛮兵,正是他用来大显身手的磨刀石。
韩翼早就迫不及待,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丁富、徐勇破天荒的站在同一战线上,对韩德的决定产生质疑,甚至想要违抗。
但是他们想到王秦的铁血手段,对付那些不遵从军令,肆意抗命者,统统杀无赦,瞬间便冷静下来。
“此地距鹭城有多远?”
韩德问道。
在早期斥候传来的情报中显示,程景所部接近鹭城地界。
鹭城和霞城不一样,霞城不过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弹丸小城,而鹭城却是南方少有的大城,其中居住的百姓成分复杂,各族人士皆有。
因为临海,鹭城有庞大的港口,可供商船靠岸,所以经济贸易活动频繁,这给鹭城带来了巨大的赋税收入。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繁荣的经济,鹭城与广惠并称是南方的两颗明珠。
但是鹭城和广惠相隔甚远,王秦从朱繇处,听到了关于朱成器的事情,如此不成器的小子,是根本应付不了南方复杂的局势。
哪怕是丞相丁宁去了,短时间内对遥远的鹭城,都是鞭长莫及。
所以,王秦一再叮嘱韩德,千万不可让叛军攻下鹭城。
鹭城直接影响到南方的稳定,一旦鹭城让叛军拿下,蠢蠢欲动的各大部落,必定会蜂拥而起。
对朱繇忠心耿耿的和木胜一部,如今又在朱繇的号召下,率领部落的勇士,千里迢迢的赶往越城,增援他最爱戴的皇帝陛下。
随和木胜一起出发的,大多都是和木胜的附属势力,或是忠心朱繇的部落。
南方大大小小近万支部落,人口多达上百万,其心各异,在当前局势下,和木胜和朱繇是无法全部调动的了的。
随着和木胜的离去,剩下的部落,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制约他们的力量已经削弱。
韩德牢记王秦的话,一定要保住鹭城。
陈方道:“鹭城距我霞城只有虽然一百里,但是中间隔了崇山峻岭,即使昼夜翻山越岭前去,也得三天!”
“这么久?”
韩德颇感诧异。
陈寻在一旁道:“你不必担心鹭城的安危,鹭城太守是杨立章,他是旧楚皇亲,亦是当今陛下曾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谋事决断、用兵老辣,附近的部落、海上的海盗,都是不敢轻易进犯鹭城。”
“是吗?”
韩德非常惊讶,杨立章既然如此出色,鹭城根本不会有危险,为何王秦没对他说?
还是说王秦也不知道鹭城有这么出色的太守坐镇?
事实上,王秦的确不知道,朱繇没对他提过杨立章。
朱繇只是对王秦表示他非常担心程景在南方,会破坏南方稳定,从而祸乱南方,彻底动摇国家的根基。
为何朱繇没对王秦提起杨立章,是因为朱繇也拿不准杨立章的想法
杨立章是旧楚的皇亲,他父亲曾和旧楚的三世皇帝为皇位继承权展开过争夺,可惜后来失败。
三世皇帝登基后,报复杨立章父亲,将其派到南方镇压部落暴乱,在一次镇压过程中不幸牺牲。
到了四世皇帝,他同样恼恨杨立章父亲曾与自己父亲争夺皇位,因此学他父亲一般,将杨立章打发到南方镇压部落暴乱。
无权无势的杨立章到了南方,差点跟他父亲一样,死在镇压暴乱中。
后来,杨立章遇到了朱繇,两人一见如故,远到天下列国,近到眼前暴乱不止的南方,二人探讨的吐沫横飞。
随着朱繇野心的显露,两人的关系渐渐疏远。
对朱繇的篡位谋逆之举,杨立章一直以来态度模糊,让朱繇都猜不透杨立章究竟是支持他,还是不支持他。
正因为模糊的政治立场,朱繇没有对王秦提及杨立章,他的目的是让王秦自己调查。
从另一方面打探杨立章的想法。
“鹭城现有多少兵马?”
韩德又问道。
陈方答道:“约有三万兵马,守城是足够了,可若是救援我们,怕是不够。”
韩德内心产生了疑问,旧楚皇亲,哪怕真的和篡位的皇帝私交甚密,难道他真的一点都不恼恨朱繇?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吗?
这个世界上可没有圣人!
韩德心中想到。
他第一次发现,朱繇的大梁,如今面临的不仅仅是外患,还有无数隐藏的内忧。
这样的国家,即使度过了武国入侵的危机,也未必能够长久。
它所面临的问题,由内到外,由浅到深。
如果想要彻底富强,成为列国之首,甚至是想重现虞朝的荣光,一统天下。
那么,它必须进行一场大的改革!
这场改革,必须由一个魄力十足,手腕强硬的人去进行。
改革的程度必须是翻天覆地,不留丝毫情面和余地。
因为这个国家的问题、弊端实在太多,有明处、有隐藏在深处等等。
朱繇能富国强兵吗?
韩德忽然自问。
朱繇富国强兵的能力是有的,短时间内或许可以昙花一现,但是不能长久。
有谁?真正可以根治这个国家顽疾,有谁?真正可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巅峰的。
韩德眼前突然闪过一个消瘦的人影,他想到了一个人。
或许,只有他可以。
电火石光间,韩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