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狙击南宋>第四百三十七章 赵七再出手

(谢大盟与众书友的打赏与票票,令十五郎动力十足。)

~~~~~~~~~~~~~~~~~~~~~~~~~~~~~~~~~~~~~

一一三二年,正月十七,上元节的灯花未散,一条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北虏已灭,靖康耻雪;北伐大捷,山河光复。

整个中原及江南,都被这条消息掀动了。

长安方面,自有信使八百里报捷;而江南的南宋方面,最早将消息带回的,却是被南宋朝廷勾抽民间商船,将第三批援助物资送往辽东,刚刚返回的船商。

这些船商,不但随船带回了大量北地毛皮、角筋、珠玉,更将这一天大喜讯,沿途传播,成为天诛北伐大捷的义务宣传员。消息所到之处,掀起一阵阵狂潮。商人沿途抛售皮货,同时宣扬天诛军北伐功绩。言者绘声绘色,听者如痴如醉,末了还家焚香祷告苍天,欢欣鼓舞自不待言。

尽管年节已过,但商船队每经一地,当地爆竹必抢购一空,船行三千里,爆竹声传九十州。

南宋小朝廷是在正月二十一得到这条惊天消息的,当时兴元帝赵栩,正与满朝文武商议,若天诛军北伐失败,与金国和议,宋与天枢及金国,将如何共处。结果这炸雷般的消息飙来,满朝当场炸开锅,群议纷纷。有弹冠相庆者、有半信半疑者。而令满朝文武惊讶的是,官家竟坚定不移地采信这个传言。认定此言无虚。

兴元帝甚至难遏激昂兴奋之情,当场就想率群臣到太庙祭拜,告慰祖灵。却被康王及丞相吕颐浩等朝臣劝止,恳请官家稍待。待进一步确认消息真实性后,再祭拜太庙不迟。

不得不说,说到对天枢势力,尤其是对天诛军战斗力的了解,赵栩真的比手下臣子要强得多。只是整个南宋朝廷,有这样认识的明眼人,真心不多。

消息最终确认,来自从辽东战场返回长江防线的天波师张荣部。

正月二十九,天波师副参谋长龙旭,奉华王之命。将一封邀请函送抵临安。邀请函的内容为金酋降伏。战犯就缚。即将押往东京,择日公审。请兴元朝派代表共襄盛举。同时,还随函附上被解救的宗室名单。康王母妻儿女,赫然名列其上。只是,诸王帝姬宗室俱在,唯独缺了最重要的一个人——渊圣赵桓。

龙旭无比沉痛地表示,金人狗急跳墙,在五国城痛下毒手,渊圣罹难,龙驭殡天,适逢北国暴雪,遗体下落不明。

大喜大悲。莫此为甚。南宋举国哀悼,罢朝、罢市三日。

兴元帝人前悲不自胜,人后笑得见牙不见眼——赵大完了,这龙椅终于可以坐安稳了。感谢天诛军,感谢金人、感谢暴雪……

康王同样喜上眉梢,赵七在位,他还可以争一争,若是赵大回来了,那可就半点机会都没有了。

接下来,就是派谁去参加公审大典,以及迎还太上道君的龙殡大事了。

人选几乎不用讨论,呼之欲出——康王赵构!

这观审大典,或许任意派一名三品以上大员,即可应付,可是迎还太上龙殡,却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的。放眼整个南宋,最有资格前往东京迎还太上龙殡的人,只有两个——兴元帝赵栩、康王赵构。

赵栩身为一国之君,当然不可能置身不测之地,所以,康王赵构,就是唯一的选择。更不用说,赵构的生母与发妻,都在东京,更须一并迎还。最佳人选,舍此而谁?

对于去东京,赵构一点都不憷,欣然表示愿往——那位天枢之主、华王狄烈,既然将他放归,决计不会再扣留他。此去东京,参加公审大典,迎还父皇龙殡,接回母妃(赵构既退位,韦后就只能降格称韦妃了)及邢妃,在政治上可是加分之举。而且母妃还朝,以其先帝贤妃的身份,入奉皇宫,必得封后。届时可与隆佑太后平起平坐,对日后行事,可谓大有脾益。

赵九能看明白的好处,赵七又怎会不明白?只是别无选择,没法阻止罢了。

三月初,兴元帝召康王入宫,商议出使东京事宜,议定出使的规制、礼品、同时与天枢重申盟约。

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证实,凶顽狞恶、强大难敌、吞辽灭宋、横扫南北的女真金国,千真万确被天诛北伐军灭亡了,前后耗时不足半载,比当年女真人灭辽破宋还快。

而就在前年此时,这个只用一只手(金东路军),就将南宋打得满地找牙的金国,还是强大如斯,犹如巨人一般令人仰视。谁曾想,转眼之间,就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当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到了这个时候,纵然是再没眼力见的南宋朝臣,都清清楚楚明白了一件事情:天诛军的强大,远远超乎想象。能把金国这庞然大物彻底干翻,从天下这场棋局中抹去,这是何等的逆天?

金国对南宋,如同大人打小孩;天诛对金国,则如巨人打常人;那么,天诛对南宋呢?岂不是如巨人拍侏儒,象打着玩一般?

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南宋朝臣,很快就有了统一认识,由过去对天诛军一无所知,甚至妄自尊大,迅速转变堕落为畏之如虎,闻名色变。交口称赞兴元帝早就先见之明,早早与天枢结盟。天枢之主乃渊圣之后,而南朝之主乃渊圣之弟,双方乃叔嫂之邦,更应坚定盟约,共结万世之谊。仿佛所有朝臣都选择性地忘却了,当初见到那份盟约时,对官家的抨击指谪,闹得满朝风雨的情状。

如果说,当初赵七、赵九两兄弟。先后与狄烈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七章 赵七再出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