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务正业的作者啥都想写…
纵观历史,所有的朝代之所以都会无可避免的走上崩溃的道路,基本上来讲,都是因为财政出现了问题。
从秦朝开始,秦始皇称孤道寡,算是建立了一个历史上第一个的大一统王朝。
而在古代,建立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王朝,一个人是根本无法管理的,所以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嬴政,就需要一个官僚集团来帮助他统治这个非常大的帝国,并且使其稳定繁荣。
这里延伸——任何一个大一统结构的王朝都不是铁板一块,是有中央和地方所组成的双重体系。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没有办法从以前的历史上去借鉴任何的知识,而且还因为秦朝的制度完全就是为了战争而服务,由于大一统后没有了战争,直接就导致了整个制度的崩溃…所以,这个借助自身制度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帝国,最后又因为自己的制度,而迅速的死去…
接下来第二个大一统的帝国,就是汉朝。
汉朝和秦朝在表面上基本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底层逻辑处却有了深层次的改变。
秦朝虽然迅速的崩溃,但是也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而汉朝就吸收了这些经验,对自身做出了改变,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汉文帝继位时,由于没有政治根基,军权也并不在手上,而且还有许多强势的诸侯王在,所以无法有效的推行自己的政策…也无法对经济进行控制,所以只能放任经济自己发展。
当然,他也做了一些推力的手段,比如说降低税率,以及裁剪官员、减少维修行宫的费用等等,总而言之,他将整个行政系统所需要的消耗的花费压缩到了极点。
而在官方没有插手的情况下,民间的经济竟然很快的就繁荣了起来…
这也另一方面的证明了黄老派的理念是正确的,那就是无为而治的治理方法,却是可以让社会更加的安定繁荣,这也凸显出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都是实用哲学这一优点。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汉景帝刘启和文帝不同,他在继位之前就当了很多年的太子——这里要延伸一个观念,那就是在汉代的时候,太子可以拥有一套小的行政系统,这样可以让太子提前增强自己的基本盘,让自己的班底变得强大,而且还可以借助这个小的行政系统里面的官位,来当做政绩和资历,等到继位的时候以跳板,直接成为重臣。
比如景帝为太子时,晁错为其太子家令,等到景帝为太子时,立马升为九卿之一的内史。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制度,所以才让刘启一上位,就有实力跟全天下任何人单挑,或者说单挑全世界。
所以他在位期间,做过很多事情,比如说削蕃、移民实边、输栗送爵…但大体上还是保持文帝时的政策,而且虽然因为削蕃而导致引发了七国之乱,但由于消耗不多,镇压下去的时间也比较快,所以并没有过于严重的拖压财政,也正是因为如此,景帝才没有多加税率,而是一直保持三十税一的标准。
他们两个在的时候,被称为文景之治,据说放在仓库里面的钱粮,那串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也正是以为有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所以才让后来的汉武帝得以施展拳脚。
汉武帝上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肆无忌惮。文帝的时候没钱,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景帝的时候诸侯王难定,不得不和诸侯王角力…而他上来的时候,国内一点问题也没有。
所以他把目光就放在了战争上?,率先发起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
这在当时属于政治正确,因为武帝独尊儒术,而当时的儒家推行的是公羊学说,主要的思想就是——“九世之仇尤可报也”。
而众所周知,汉朝和匈奴积怨已久,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更是曾经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之上,史称白登之围,让汉朝丢了一次大脸…其后大小摩擦不断,汉朝更是因为失去了秦时所拥有的河套地区,在战争上更是处处被动,每次一打起来,几乎都会被对面抢走粮食,金银不知几何…
也就是说,武帝发起战争,是民心所向。
只不过武帝低估了战争所需要的费用…虽然打的很顺利,卫霍这两个闪耀的双子更是杀得匈奴人胆寒,但是相应的,他也付出了财政上的代价…就算是有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基础也完全不够。
而且,不说战争,武帝本人也好大喜功,光是巡游和泰山封禅、以及大修行宫所话费的钱粮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在这里延伸一下,巡游之所以需要花费很多的钱粮,这个毛病还是文帝时期留下的。当时文帝为了收买民心,所以每次出去,都会发给过路百姓钱…每个人给的不多,但一路过来那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这两个吃钱大户的逼迫下,刘彻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开辟新的财源…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垄断。
也就是著名的盐铁专卖,他禁止民间售卖盐铁,之后官方开设机构抬高价格后售卖,中间所赚的利润十分的高。
其次他还发行了五铢钱,彻彻底底的将铸币权收到了自己的手里面,并且控制了市场,形成了金融抑制。
而且,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他还给后世任何一个王朝都留下了后门,那就是金融膨胀…甚至现代中国都继承了这样的制度,也就是社会主义三大基础——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