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

李来亨在做了一番审慎的考虑以后,还是决定听从李自成的调令,孤身返回开封。

这当然不是因为罗颜清的美色所诱惑,而实在是楚闯现在既没有和李自成彻底切割来的必要,而且现在的局面,即便进行切割,对于楚闯也完全没有一丁点的好处。

闯军的老营家眷,很多都在湖广做乡官。李来亨手下的基层军官,虽然越来越多是出自于随营学堂的一盘农夫,可是中层以上将领,还是以陕北元从为主。

更不要说李来亨现在身处豫东,和他的三楚根据地距离千里之遥。何况李自成对他一向信赖有加,李来亨自己虽然常常在心里打一些“分裂革命”、“另立中央”的阴暗小心思,可具体到实际作为上,他绝对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危害闯军的事情。

如此情况,李自成绝不可能对他做出任何不利的行为来。

抱着这种想法,李来亨才把归德的军务全部交给谷可成、顾君恩、方以仁和马宝几人处置。他自己则只带着张皮绠的一标亲军,从归德西行,前往开封,准备拜见刚刚取得新安大胜的闯王。

在归德和开封之间,尚有宁陵、考城等几个州县城镇,还没有被闯军占领。但是这些城市,现在也没有任何官军驻守。原先居住在这里的那些土著官绅,也大多都在听说了归德大败的消息以后,迅速逃离往其他安全的地方。

李来亨就在前往开封的半道上,命张皮绠率领亲军标,将这几处州县一体攻占,又留下几百名闯军士兵驻守当地。

留守兵力虽然薄弱,不过因为宁陵、考城等地的官绅已经逃亡殆尽,所以倒也没有叛乱风险。如此,即便只留数百人控制数城,亦不酿成什么危险。何况这几座城镇,都毗邻归德府城,之后自然还会转交给谷可成等人接管。

只是从归德府城商丘向西走出不远,一路上的景象就已经是孤坟荒草的末世零乱气象。直到靠近开封地界,乡间才渐渐恢复了人烟生气。

李来亨过了桃源集以后,进入开封府境内,很快就发现,开封府和归德府虽然相邻,可是一府之隔,气象却有天差地别的变化。

亲军标的探马轻骑从前方奔回,他们已经望见了许多村庄,人烟虽然不能说是稠密,可也能够复见得几分太平时的隐约摸模样。

最吸引李来亨注意力的是,他们在道路两旁看到了不少被开垦出来的新田,从田垄的样子来看,应该是牛耕所成。

这让李来亨想起了他当初跟随李自成进攻洛阳时,在前往洛阳的大道上见到的景象。当时河南十室九空,大部分田地都被抛弃,长久无人耕种,以至于杂草横生,沦为荒地。

百姓易子相食,可道路两旁又全是无人耕种的荒地,荒地中满是黄茅白草。那些荒地过去也曾是出产无数粮食的耕田,田垄标界都还存在,却因为无人耕种沦为荒地。与此同时又有数不清的百姓变成无地的流民,这种强烈的冲突,是河南动荡的根本原因。

天灾对河南、陕西的大饥荒,当然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天灾只是起因,使得这种大饥荒扩大、蔓延并延续下来的根本原因,却不是饥荒。

那些被荒废的田地,难道就不交税了吗?当然还要交。可是既然还要交税,又为什么没人耕种?不种地又如何交税?

李来亨那时候就曾问过道旁的流民,有饥民告诉他答案是因为没有耕牛,靠人拉犁累死累活一年,打出来的粮食,根本连交税都不够,种地也是饿死,还不如直接逃荒。

逃荒、逃荒,逃的不是饥荒,而是因为逃使得田地成为了荒地,荒地又造成了饥荒。

可为什么又没有牛呢?

那自然就是因为杨嗣昌提议摊派三饷以后,崇祯皇帝在大明朝行政官僚组织腐烂透顶的情况下,居然还真敢相信杨嗣昌的说辞,以如此重典追比重税。

此即崇祯皇帝所谓的“暂累吾民一年”了当然,实际上军事局面既然不能好转,反而不断恶化,就不可能只“暂累一年”,而是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加派下去。

如此,徭役太重,一旦被摊派上徭役,负担不起就得卖牛。牛一卖,地也种不成了,那就只能扔下田地去逃荒。可是人逃了,税还在,就得本村的人一起赔,逃的人越多,没逃的人税就越重,税越重,逃的人就越多。一开始是穷人逃,后来连富人也扛不住了,直到全村逃光为止。最后大半个县的人都逃了,这大路边的村子就都成了废墟了,田地也都荒了。

逃亡的人甚至没法在逃走前把田地卖掉,因为买了地就把税也买回家了,田地成为惹祸的根苗,自然无人耕种,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才是造成河南社会经济彻底破产的根本原因。

所以陕西、河南,虽然也受到了小冰河期气候的影响,出现了恶劣的灾害。但灾害只是起因,逃荒才是使得秦豫无药可救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的治政手腕并不高明,他起用的一些官员,也只是牛金星举荐来的同乡和同年,无非是一些在明朝官场混不出头的落魄士人。

可他依旧能够在控制河南以后,迅速扭转了严重的逃荒现象,使得濒临总破产的中原总体社会经济,慢慢走上了恢复的道路。

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牲,务农桑,为久远之计。

这是牛金星为李自成献上的持久之策,其中并无制度上的创新,也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可只要能够停止中原大地上可怕的逃荒浪潮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