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兴汉使命>第386章 君臣对话

陈到肩负着力压文臣的重任,这才亲自出马攻打抱犊寨。

兴汉军的作战方略已经出炉了,眼前的这座山就是陈到的一道坎,迈过去了诸事大吉,要是被挡住了,将会引发更多不可知的危机,甚至有可能成为武将的噩梦。

陈到永远都记得——兴汉王刘正在安排他主持攻打黑山军的时候,曾经秘密的召见过他,两人还有过一段对话。

刘正问陈到:“叔至,你觉得兴汉国目前的形势怎么样呀?”

陈到回答说:“王爷,回前兴汉军已经牢牢的掌控住了周边的局势,北方大草原上的鲜卑人,已经龟缩到了狼居胥山的后面,姜维和吕玲绮两位将军珠联璧合,已经在狼居胥山站稳了脚跟。”

在陈到看来,可以威胁到兴汉国的外部力量,只有鲜卑人,还有那大草原上的酷寒天气。

如今姜维带领的封狼居胥战役,已经在最大限度的压缩鲜卑人的生存空间了。

至于辽东方面有徐荣在,高勾丽等势力,已经无为威胁幽州的绝对安全了。

自从丹东三城的水陆防御体系构筑完成之后,兴汉军已经将整个辽东变成了梅园的后花园。

至于前线方面,南部徐州前线,张辽带着止啼军力压纪灵,形成了泰山压顶的局部优势。

西南方向的河内,聚集了老中青三代将星,赵云和典韦作为兴汉军的元老,直接压迫魏军和晋军动弹不得。

黄叙和黄舞蝶兄妹,作为二代将星,也有出色的表现。

至于以甘若男为首的南山军校毕业生,则是冉冉升起的第三代将星。

至于兴汉军的主战场,冀州西部的太行山,这里可是集中了无数优秀的将星。

陈到,马超和高顺,几乎可以是冀州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

庞德,华雄,李蒙,王方,张南,一直以来都是常驻冀州,成为了中坚力量。

至于邓艾,钟会,则是第三代将星中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还有新近崛起的第四代将星,郭淮,文钦,高利,成骁,曹飞,张虎,他们都是从南山军校走出来的杰出代表。

其中郭淮成就最高,高利也迎头赶上了。至于文钦,与大功失之交臂,算是在苏人亭折戟沉沙的悲情人物了。

刘正听了陈到的长篇大论以后,忍不住的摇了摇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陈到,在政治方面依旧是愣头青。他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有深入分析政略侯的势力正处处高速扩张期。

兴汉军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今拥有政略侯超过两千人,排在了第三位。

军功侯排在第二位,已经超过三千人了。

至于排在第一位的献金侯,已经突破了万人。

按理说这样的比例规模,献金侯应该占据绝对优势才对。可是一盘散沙的献金侯,在含金量十足的政略侯面前,那也是底气不足的。

常常都是一名政略侯,管理着十数名献金侯,商人出身的献金侯,只不过是政治上的暴发户。底蕴不足的新贵们,在政略侯的强势打压下变成新形势下的附庸,官商代言人,俨然成了一种病态的小团体。

好在献金侯的主体力量没有发生变质,至少兴汉集团,女儿国,忠勇集团,糜氏集团,张氏集团这些构成兴汉商会核心的商人力量,还没有被以卢家,郭家,沮家,荀家等四大家为首的世家给分割包围。

在刘正看来,真正有能力掌控大局的,还得靠军功侯,毕竟军人既可以扩大商人的市场,又可以为政略侯提供足够多的升迁渠道和位置。

兴汉军刚起步的时候,只有一座南山城,政略侯的数量也只有两位数。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兴汉军强势出击,拥有了半壁江山,政略侯的数量直接突破了四位数。

到了这个时候,政略侯开始井喷式的冒头。至于军功侯,反而呈现出了一种颓势,增长的势头变缓了,甚至是后继无力的怪象。

献金侯倒是一如既往的快速增长,只是那些新近上位的商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能够平衡局势的,还得靠军功侯。

兴汉王刘正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有些束手无策。兴汉军占据了半壁江山,治下的文官团体已经突破了十万人。

反观武将团体,屯长以上级别,不足五万人。

随着兴汉军的控制地盘增加,这样的文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要是将来兴汉国中无战事,军功侯的比例会进一步的缩小。

至于以地盘为根本的政略侯,只要有百姓的存在,他们就能立功封侯,在和平年代,政略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做出政绩。

可是军功侯怎么办呢?

一旦不能保持军功侯的优势地位,很有可能走上一条军转政的悲剧道路。

被迫放弃军队立场的军功侯们,为了成功的投入政略侯的怀抱,就只能在军队上下功夫了,裁军就成了军转政的那些人,唯一的立功机会了。

在刘正看来,军功侯的优势地位不在基层,政略侯可以把触角延伸到乡亭一级,军功侯则只能到县一级,更小的地方,根本就无法满足军功侯立功封侯和养侯的硬件条件。

真正确保军功侯地位的关键,只能是高层,也只有核心位置上的军功侯,才是确保兴汉军占据优势的根本力量。

刘正说:“叔至,你的位置很关键,这将会决定未来三年之内兴汉军的战略方针,要是文臣集团占据了上风,咱们就得由攻势转为守势,久守必


状态提示:第386章 君臣对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