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01章 南阳世家

新野属于宛郡,整个郡一共有三十七个县,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大郡。附近有伏牛山,伏牛山是秦岭余脉,其主峰乃是老君山。

“老师,我等查明了宛郡三十七县。石灰岩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南阳县,南阳西北是伏牛山,山上有很多石灰岩。”回来的学生,不是别人,正是韩信。

这位跟故淮阴侯同名同姓的少年郎,这会儿已经洗漱干净,换了一身新衣服。正拿着标注着发现石灰岩的地图,给董明如此这般的交代着。

“其他人呢?”董明很是好奇:“怎么就你自己回来了?”

韩信闻言解释道:“他们如今都在南阳,我自己先回来的。”

“他们在南阳做什么?”董明有些搞不明白了:“难道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却也不是什么大事。”韩信说道:“有人想要高价买张田手里的地图,他不愿意卖。”

“谁?”

“朱野。”

“朱野?”董明回忆了一下,貌似记忆中没有这么一号人物,想来不是什么大佬:“他是何人?”

韩信闻言颇为激动的说道:“已故侍御史、冀州刺史朱穆之子,光武时丞相朱晖重孙。”

董明愣了,怎么随便拉一个出来背景都这么厉害?董明当初为什么要选在宛城,选在新野安家落户?其中一个考量就是这里没什么拿得出手世家大族。不要说跟袁杨两族、荀陈钟三氏相比,就是能达到江夏黄氏、龙亢桓氏、博陵崔氏、太山羊氏这个级别的家族都没有,甚至比再次点的中庐蒯氏、济阳蔡氏、下邳陈氏都有不足。

整个宛城,以南阳为尊。如今南阳的世家大族,也就是朱、邓、李、吴四家。这四家往上数,那真的是显赫一时,但是眼下,实在拿不出手。

董明只看眼前,自然不知道这四家具体的情况,但是韩信可不同,他很清楚这四家的背景有多显赫。

论家门渊源,南阳世家绝对是东汉独一档的。

南阳是光武的老家,也是光武龙兴之地。光武帝起兵时,就有南阳豪族李通家族、邓晨家族毁家相随;光武单车安集河北时,又有邓禹、吴汉、岑彭等汇聚于麾下。征战四方时,邓禹经略关中、来歙安定陇右、吴汉攻灭公孙述,这些人全都是南阳人!

这是战功赫赫,再看光武中兴之后。

东汉刚建立的朝堂上,南阳人几乎把持了朝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人就占了十三位;光武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全都是南阳人。

光武统一全国后,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这三个人,又是南阳人。

至于为什么南阳的士族会没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南阳的士族都属于军功集团,享有爵位田宅,可以通过任子、赀选等直接入仕,也可以通过察举、征辟等形式。其中任子制最直接,不需要参加考试,只要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子弟即可以门荫封官。赀选就跟简单了,只需要花钱就能成为候补官员,这对豪族来说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东汉的统治集团极为重视经学,而其军功集团是豪族出身,本身即拥有不错的儒学造诣。在光武、明帝、章帝三代皇帝的大力推崇下,开始大规模的向经学化转型,使其家族有了程度不一的经学化。

南阳豪族经学化的代表是南阳湖阳樊宏家族,南阳宛城朱晖家族。

但是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南阳士族的没落。

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52人,和帝至顺帝为38人,桓帝之后为12人。可见在桓帝之后,南阳士人迅速退出了政治中心,并最终导致了其在东汉末年的失势。

这里面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将军梁冀的覆灭。梁冀是关陇豪族安定梁氏梁统的后人,可以说是东汉军功集团、豪族、外戚的代表人物。大将军梁冀覆灭后,宦官势力兴盛,外戚引士人为援手,则进一步促使了世家大族的形成。

而这件事正是发生在桓帝时期。桓帝和如今在位的刘宏,真的不是傻子。只能说能力不那么充足。搞定了军功集团和外戚之后,却没能安排明白宦官和世家大族。

站在历史下游去看南阳的士族。

到了三国时期,南阳的这批世家几乎统一了行动。作为光武帝的老乡,这些人,几乎全部都选择了刘备。邓禹后人邓芝、来歙后人来敏避汉末战乱入川,在蜀汉出仕;宗预随张飞入蜀,也早早就投靠了刘备;樊氏不知道何时入蜀,但樊建在蜀汉时期,最高官至尚书令。

但是远离故土之后,就没了根基,无法成为小地主阶级,自然更没办法转型成为世家了。

总的来说:邓氏、阴氏因为是外戚被灭;李通家族、吴汉家族、贾复家族、岑彭家族,一直侯爵传承,在东汉末年属于酱油党,特别闲鱼的坐看风云变幻,虽然没有什么风险,但也没捞到什么政治资本,无经学无显宦无政治影响力,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朱氏自朱穆子朱野后无名;樊氏、来氏、宗氏都入川仕于蜀汉,成为刘备的马仔。

当然,好汉不提当年勇,也不去说日后如何。就说现在,宛城的世家,也就朱家、来家还有些声势。除此之外宗氏、韩氏、樊氏也算还可以。

还说董明师徒


状态提示:101章 南阳世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