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原始小农民>第230章 干塘

秋风吹拂,鱼塘旁边的“化肥厂”顿时瓢来阵阵香气。

忙碌了好几日,部落人终于把鱼塘的水泼得快见底了。

只见灰黑的池塘只剩下五分一左右的水,那些裸露的塘泥乌黑亮泽。

但此时,池塘里面的水风起云涌,常有大鱼扑出水面,或有鱼儿滑出水岸,接着“啪啦啪啦”地拐回水里。

而岸边上,一个个部落人早已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临近秋收,作物也不用怎么打理,很多族人都过来帮忙干塘。

大人们在摩拳擦掌,小孩们也挽着篮子在岸边跑来跑去,鱼塘这里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你们说这些鱼是我们养的?”有的柏皇氏人问道。

“是啊,我们养的,是太昊在外面抓鱼回来养的。”有娲氏人很自信地回答。

“哦哦,原来我们还养了鱼呀...,对了,里面的鱼长得不一样,不会吃其它鱼吗?”

“不吃不吃,太昊说过,这些鱼是不吃鱼的,别问了,要开始了,快准备!”

随着陈昊一声令下,几个男人拿着一张近二十米的长方形大渔网,小心翼翼地移动到水塘里面的水里,然后抓起网两边的木棍,让网撑起来,开始往前行进。

随着他们的前进,被拖着的渔网里渐渐变鼓,网中的鱼儿也不断挣扎,试图冲破渔网,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

片刻后,第一网鱼就被收获上来了。

“快快,都过来。”陈昊连忙指挥着岸上的族人,“将草鱼、青鱼、鲤鱼分类好,巴掌大的鱼给我称重!”

这三种鱼是陈昊之前经过大半年的观察而确定下来的三大鱼种,草鱼吃草,青鱼吃螺,鲤鱼杂食,这三种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所以没有竞争关系。

这是部落选育训化的第一趟鱼。

捞完一次后,部落人用渔网又捞了两遍,这样才捞得仔细一些,又派些大人到水塘里的泥水坑搜索,在现代,人们还会用电鱼,直接往水坑一电,大鱼就无法逃出人们法眼。

“屁孩们,可以下塘了!”趁着部落人在分类和称重,陈昊就迫不及待地对着岸边那群早已饥渴难耐的孩子们发号施令。

“哦哦!”

“走,我们下去了。”

屁孩们十分兴奋地跑进水塘里,有个屁孩还不小心摔倒了,不过他没有哭,马上爬起来,跟小伙伴下塘抓鱼。

每次捡到巴掌大的鱼,屁孩们都兴奋得大叫大喊,有的屁孩还要比试看看谁捞得多,谁捞的鱼大,岸边的大人们被逗得咯咯笑。

这些由娲氏族和柏皇氏族组成的屁孩们实在太可爱了,玩得十分开心。

“哈哈。”看到小石头小鸭子突然摔倒落得满身黑泥,陈昊当场被逗得笑肚痛,“哈,每次干塘定一个节日,叫干塘节!”

之前柏皇氏族的孩子过来后,他们是从来不跟娲氏族孩子玩的!

陈昊也是郁闷很久,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他们一起愉快玩耍。

没想到今年干塘,这帮屁孩就打成一遍了,还玩得非常愉快,非常融洽,也是在一起玩了。

屁孩们分成两派可不好,要团结一致才好,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团结一起地保护部落,忠于部落。

“你们几个,下去把空螺壳捞上来,堆在那边烧。”

“你们,你们负责挖塘泥,把塘泥堆在那里。”

陈昊笑完后,又吩咐族人干活了。

空螺壳是青鱼吃出来的,空螺壳含有钙和磷等元素,也是一种肥料。

而塘泥里更是含有发酵好的鱼粪、动物尸骸等的营养物质,所以塘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

部落要种田,肯定需要很多肥料,刚好鱼塘旁边就是一个堆肥的地方,正好可以将这些肥料存放在这里,等农民有需要的时候就过来取肥就好了。

“有多少尾鱼?”

看到收获上来的渔获被称量好后,陈昊就迫不及待地像知道真相,上年在这个一亩多的池塘里投放了鲤鱼、青鱼、草鱼各五百条。

“鲤鱼三百尾、草鱼三百尾、青鱼二百尾。”女族长说道。

清点的鱼都是巴掌以上的大鱼。

“才八百条?”

这个鱼塘的面积也就一亩多点,陈昊仔细地回忆着过去关于鱼塘的事情。

他慢慢想起了村里那个养鱼的村民说过的话。

那个渔民说,一亩鱼塘一般只能养活八百尾鱼,养多了也无用,因为鱼塘本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鱼多了,水中的氧气就会不够,就会造成鱼类缺氧死亡的现象。

当初是投放了一千五百尾鱼下塘的,开始时鱼不大的时候,鱼塘里水的含氧量还能养活这么多鱼,可随着鱼类长大,需要的氧气越变多多,鱼塘里水的氧气就不够用了,就会死掉一部分鱼。

这一亩多的鱼塘,最后只能收获八百尾成鱼,其实已经算合格了。

想到这里,陈昊才明白不是鱼的问题,而是自己忽略了鱼塘承载能力的问题,这得把鱼类长大后的情况考虑进去才行。

青鱼属于地层鱼类,底层水层的含氧量是恢复得最慢的,所以青鱼死得最多。

“哪些鱼是最大?”回过神来,陈昊又继续处理渔获,藤篮中的鱼还活着,有部分的鱼被人用水缸装起来。

其实干塘的季节一般会选择在冬季,因为冬季气温低,鱼不活跃好抓,最重要的是冬季捞鱼,因为气温低,有利于鱼获的保鲜,要是在大夏天捞鱼,捞上来放一会鱼全死了,还发臭,就是


状态提示:第230章 干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