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菲亚帝国也有十几艘。
其实就连大恒帝国自己,也有七艘一等低干舷战列舰(两艘永林级,五艘无尽海级)、四艘低干舷装甲巡洋舰,一共十二艘主力舰被迫退居二线。
这还是在奥尔战争前,紧急出售给奥尔王国三艘二等战列舰,奥尔战争后又是出售了一艘无尽海级战列舰给奥尔王国海军应急的情况下,要不然加上这四艘,那就是十六艘了。
实际上,如果不是大恒帝国海军提前一年,在乾圣七年夏天就自己主动放弃了低干舷的建造,转而施工建造京州级战列舰为代表的新一代战列舰的话,依照那几年大恒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仅仅是一年里恐怕就得开工至少两三艘战列舰和好几艘的装甲巡洋舰,那样的话,过时落后的战舰还得再加上五六艘。
奥尔战里的伊安海战以及最近的西大陆东部海战,这前后三场海战给蓝星各国海军的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能够让世界各国海军的现役乃至在建中的主力舰一夜之间全部过时,沦为废物的海战,在蓝星海战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两次而已。
伊安海战彻底宣告了近距离封锁海军思想的失败。
各国海军在伊安海战后一股脑的开建高干舷战舰了,这不仅仅是战舰的变化,背后意味着的是海战思想的变化。
西大陆东部海战,宣告了速射炮时代的来临,直接让之前流行了十几年的重点防护理念宣告破产。
这两大变化,直接导致了海军的巨大变革。
然而这种变革,对于有些国家来说是好事,对于有些国家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对于大恒帝国而言,这自然是大好事,两次海军变革里,大恒帝国海军提前数年布局,获得了领先优势。
对于克鲁尔王国海军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连续的海军变革后让他们的一大票旧式主力舰迅速沦为二线,这损失可是大了去。
不过人家好歹是世界第一强国,硬实力摆在那里,仅仅是三年多,他们就已经服役了至少九艘新锐战列舰。
这九艘新锐战舰里至少五艘都是原本正在施工当中的低干舷战舰,奥尔战争后直接修改设计,依靠其强悍的工业设计能力,硬生生改成了高干舷战舰。
而且更多的新锐高干舷战舰还在施工当中,哪怕是进入高干舷领域,他们依旧是第一海军,并且正在迅速拉开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连先发的大恒帝国海军,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克鲁尔王国海军进入高干舷时代后一骑绝尘,仅仅是三年多时间就后来居上甩开了自己,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克鲁尔王国和其他国家海军一样,在最近两三年里开建的主力舰,受限于硬化装甲以及速射炮技术的限制,或者说干脆就是不知道这种威胁,因此他们的战舰大多还是才用的重点防护理念,虽然都有装甲带,但是装甲带的防护面积一般不够大,尤其缺乏对上部的副炮炮廊,前后位置、舰桥等部位的保护。
这种所谓的高干舷战舰,如果遭到速射炮的密集火力打击下场也会很不妙。
这一点上,他们的高干舷战舰和大恒帝国自乾圣七年后开建的新一代高干舷战舰还是有极大的区别,大恒帝国乾圣七年开始建造自用的主力舰,可都是清一色的配属硬化装甲和速射炮,并且采用全面防护思路,就连二等巡洋舰那些辅助战舰,都是配有硬化装甲的侧舷装甲带,虽然只是薄薄一层,但是依旧足以抵抗火力比较弱,没有被冒穿甲弹的中小口径舰炮的打击。
除了大恒帝国外,各国海军的全面防护理念,直到乾圣十一年后,也就是速射炮以及硬化装甲大规模普及后才逐渐兴起。
之前可没人这么玩,就算想要搞,但是没有硬化装甲减轻装甲重量也无法实现全面防护。
这意味着,之前他们所建造的战舰里,除了极少数特殊用途的战舰外,其他绝大部分主力舰都因为防护面积不够大的缘故,在面临速射炮打击的时候防护能力不足。
他们要扭转局面,就必须建造采用硬化装甲扩大防护面积,采用全面防护理念,同时配属大量速射炮的新战舰。
而这意味着巨大的投入。
短时间内的连续巨大投入,连克鲁尔王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都逐渐感到了吃力。
最近十年时间,克鲁尔王国每年都是保持着高强度的造舰,伊安海战前就造了四十几艘各类主力舰,伊安海战后又一口气造或改装了十几艘,船台上还有更多在建!
这还不包括数量及其庞大的各类一等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三等巡洋舰,实际上他们的各类巡洋舰更多,一些建造比较多的巡洋舰型号都是十几二十艘,一打一打的造。
克鲁尔王国想要保持第一强国的地位,确保海军能够同时应对三线作战,过去所投入的资源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五十几艘现役主力舰就是明证。
然而现在,上述几乎所有现役战舰都无法有效抵抗速射炮的攻击!
几乎所有现役战舰一夜之间全部过时,饶是克鲁尔王国也会感到心痛,不过好在虽然过时落后,但是其他国家的现役战舰同样也会过时落后。
除了大恒帝国自乾圣七年后开工建造的一系列战舰!
而这,足以让大恒帝国海军占得一部分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