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在站在那里翻《形意拳学》这本书时,边上也有一个跟他同样在翻看的年轻人。
出门时,那年轻人正好走在身边,看到王洪手里拿着《形意拳学》,就问王洪:“你练形意的?”
王洪知道人家是看他买《形意拳学》才问他的,就说:“这书写的有意思,我买回去看下”。
年轻人说:“我在一家拳馆里学形意拳,你要是对形意拳有兴趣,可以跟我去看看”。
这真是喜出望外了,王洪谢过这人,就跟着他去了那拳馆。
年轻人自我介绍了一下,说他刚在拳馆里报名。
随后,他开始对王洪说起形意拳的前辈高人们,如何打遍北方数省无敌手的历史。这拳馆的邢师父如何的名家嫡传、比武夺魁、掌惊日本兵的故事,听着很让人热血沸腾。
等到了拳馆门口,王洪却站在门口,请那位年轻人先进门,跟里面的邢师父说一声:王三过来拜访。
这年轻人一下子就愣住了。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王洪也是练过的。
不一会儿,馆主走了出来,是个大个子,拱着手对王洪说:“在下姓邢,王兄弟有何贵干”。
王洪见这人用国术馆的方式,也放松了下来。拱着手说:“听刚才那位朋友说您这里教形意拳,就过来看看”。
邢姓馆主以为是同门,愣了下:“王兄弟学过形意拳?”
王洪摇了摇头,拿起《形意拳书》这本书:“我刚买了这本书,感觉挺好的,不知贵馆能不能给看下演练?”
邢姓馆主有点哭笑不得:“这位作者极其有名,按辈份是我的师伯,只是各支有各支的章程,你要拿他的书看我的,有些地方对不上号”。
王洪心想也是。
不过那人说:“王兄弟是练过,能不能练一手给我们看下?”
这是武林交往的常识。
友好的见识对方的东西,一个是互相表演。再一个是友好的交手。可王洪报的是王三,明显不是真名,邢馆主也只是对等的说了下姓氏,就算双方都没有恶意,也都放在泛泛点头的交往上,提交手就是交恶翻脸。
王洪点了下头,说了声好。
邢馆主立刻拱手,走在前面,把王洪引进了拳馆。
随后请王洪演武。
王洪对着墙上挂的,这拳师的师门画像拱了拱手,就从兵器架子上拿了一把练功用的秃尾巴剑。
练功剑因为重些,所以比正常的三尺剑短,王洪提在手里掂了掂重量,感觉还可以,就走向了武场中间。
剑术有“斗剑”、“舞剑”两大类。“斗剑”春秋战国时期留下来的方式,剑士之间技击的方式,指的是实战剑术。
清代,剑又分成文剑武剑,区别在于剑袍长短,文剑的剑袍与剑身同长,武剑顶多半尺多。
秃尾巴剑,是指不配剑袍的剑。是斗剑时代的标准样式。
手持三尺青剑,说的是剑身长度,剑袍自然没人理会。
按《周礼》所言:剑长三尺,重六十两,为上等剑,上等勇士用。此话留传至今,所以一说,就是三尺长剑。
但是,古尺与今尺不同。
丈夫一词,来自商代,那时的一尺才17厘米左右,以此计算,人高约一丈,所以有此词。
周代的三尺长剑,不过66厘米。
王洪先右手倒持着剑,对着围过来的人团团拱了下手。
随后,王洪小胳膊一抖,剑柄在手掌上就拧了过来,变正持长剑。
光这一手,就把邢馆主和围过来的人镇住了。
这一支形意拳,还是形意门习练器械最多的,刀枪剑棍和各种奇门兵器都有。可时时琢磨的,多是拳术本身。
他们见到这位该客剑势一起,不似自家剑法那么规矩,杀气扑面而来。
最可怕的是这人的眼神,似视人如无物般,只随剑势而变,身剑一团,剑未致,气势先致。
王洪一个小手法,开势之后,就把一些散剑招式串起来,在这场地上,走起剑来。
劈、砍、剌、撩、剪、挂、划、裹、拨、圈,他拿出了这击剑十法,五攻五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随意变化着各种招数。
攻防身法意思一下,却在劲力上,没有藏私,王洪每招每式都将劲力贯在剑尖上,使剑身如一,剑如臂使。懂的,不懂的,都能看出来剑剑要命。
散剑比较简单,但把各种情况都考到了,配合身法步法,与一套正式的剑法无异。
王洪把这些散剑舞了两遍,便开始放缓收势。
这邢馆主看到王洪收势,却不好说什么了。
当王洪抓起秃尾巴剑时,他就知道,人家拿出来的是动手剑法。这套剑法非常好,论实战,确实比拳头硬。但器械与他擅长的拳法是两回事,在剑法上有这么大的功夫,可不比他在拳上出的力少。
看来只能让徒弟演一套形意拳了。
邢馆主的一个徒弟突然在边上喊了句:“王先生,演套拳法吧”。
这个徒弟也是手把极硬的人物,代师出手也打倒了不少好手,为人也好胜,见谁练的好都想动下手。
王洪把剑放了回去,抱了下拳,一口回绝:“真不好意思,家里只有剑法”。王洪也不傻,他练的拳明显比剑低几个档次,何必献丑?
那徒弟有点不服气了,练武的哪有不练拳的?
正想用话激一下王洪,邢馆主止住了他。
邢馆主是名师嫡传,眼里有见识。他知道,只有这几十年,拳术才有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