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到时候,郡雄起兵之后,这里也会显得重要起来。后来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时候,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再说,中牟也算是一个离京较近的地区了。按理,这里必须要派来更好的官员把此地治理好才对。可实际上,中牟县的状况并不算太好。
首先是中牟县的城墙,实在是有些破烂不堪,这是年久失修的表现。
而进出中牟县城的百姓行人,基本上也都是慌慌张张的来去匆匆,极少有欢声笑语的场面。
刘显一行,千多两千人的人马,自然早就惊动了中牟县县令。
郑伯也早就让人到中牟县官府投了名贴。所以,中牟县县令自然不敢怠慢,刘显没到,他就早早就率中牟县的文武官员在城北城门恭候着。
后世三国演义当中,中牟县县令说是陈宫,但事实不然。陈宫并不曾在中牟县为官。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出迎刘显的中牟县令,也肯定不是后来追随辅助吕布的陈宫了。
但是,如今的这个中牟县县令,却也不算是默默无名之人。在三国历史上,也的确留下了他的一笔,只不过比较轻微,被一笔提过罢了。
这个中牟县的县令,事实上也是新上任不久的,他姓杨名原。
说起杨原,他其实也算是反董卓的发起人之一。是董卓入京之后,他就先行上表河南尹行事,起兵反董。然后率中牟等县,抵抗董卓。
注意,这个时期,其实曹操都还没有发起檄文声讨董卓。真正首先反董的其实就是这个中牟县的县令。
不过,后来不久,曹操发诏声讨董卓,曹操率军到了中牟后,就收编了杨原的这支军马。
——————
但杨原这支军马被曹操收编之后,这个杨原就像突然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述。
估计,要不是战死了,就是被曹操给弄死了。
但刘显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这个杨原,而是另外一个人物。
这个人就是任峻。
刘显自然并不知道中牟县有这么的一号人物,甚至就是连杨原这个中牟县的县令也都不知道。但是,这来到了这里后,看到了中牟县,然后脑海中的就出现了刘显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些资料,当中就有关于中牟县县令以及另一个人物任峻的简单介绍。
这些资料,刘显在前世的时候,要不是在一些书籍上看过,或是在度娘上看过。但早就已经忘记了,要不是触发了脑海记忆,刘显根本就不知道这些。
任峻,字伯达。卒于204年。
他是中牟县本地人,其人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於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杨原本身并没有什么的才华,比较平庸。董卓进京,天下震动的时候,杨原就想弃官而逃了。是任峻劝说,并且给杨原出谋划策,如此杨原才留下来,并且依任峻之言行事,成为了反董之首倡。当然,可惜的是杨原的确是太过平庸,扶不起来。
其实,刘显现在来到了这中牟,看到中牟的情况,就基本可以看出,这个杨原的确是一个平庸之辈,要不然,中牟县也不至于如此的萧条。
刘显和县令杨原见面后,再听了他介绍中牟县的其他官员,却没有听到任峻之名。想来,这个时候,任峻还没有和杨原走到一起,还没有成为杨原的主薄。
这个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任峻在中牟县,应该是那种地方豪强之类的人物,就算不是地方豪强,应该也是地方名门望族。因为后来投了曹操的时候,任峻可是带着宗族数百人一起归附曹操的。
历史上,任峻归顺了曹操后,也深得曹操重用及信任。曹操每一次出征,为曹操主持后勤补给工作的,就是任峻。
再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后来实施的屯田制,其实就是这个任峻最先向曹操提议的。也因而,任峻被曹操任命为典农中郎将。后又被封为都享侯。
任峻在曹操帐下,屡立大功,可谓是劳苦功高,他死时,曹操哭泣良久。
这可是一个人物啊。尤其擅长搞后勤生产工作,一个难得的人才。
进了城后,刘显把几女安顿好,才出席杨原的宴席。
刘显的名声,也早就传到了这里,毕竟这里离洛阳并不算远。
所以,杨原自然是对刘显毕恭毕敬。其余的各级官员,自然也是无比的恭顺。
刘显和他们随意聊了会,不禁就对这些中牟县的官员有些无语。
他们未必都是坏人,但绝对都是一些平庸之辈。他们面对中牟县现在的状况,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落手去治理。反正就是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的样子。
中牟县穷啊,他们这些官员,每天做的事,就是想着要如何才能够收到粮亩赋税什么,想着要如何才能够弄得到钱粮。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他们在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而是他们都在穷于应付上面所催付的一些赋税。
他们前任中牟县县令,就是因为拿不出交纳给郡府的赋税而被罢了官。这才有了杨原成了中牟县县令的事。
这个,百姓都没能正常的恢复生产秩序。哪里有钱粮给官府纳粮纳税?百姓被有钱粮给官府,那么官府又哪里有钱粮向上一级官府缴纳?
刘显现在可是大财主啊,这些中牟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