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劫、王离,以及章邯……
发生在邯郸的秦赵对决就像是一场大秦勋贵教育体系下,优等生之间的内部决胜,又像是从军事角度对大秦勋贵培养文化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校验。
这是分所应当的结果。
二百年的强秦历史为秦人塑造了无以伦比的自信,大秦的勋贵们信仰自己的文化体系,在成长的过程或多或少,充满了共通与相似。
文,学之以商君、严君,崇耕崇战,尊法为壹;武,以自家传学与孙子、吴子、尉缭子等传世兵书为本,辅之以那些不传世的,深藏在文册之间的名将私信与重要奏疏留本。
在这条精密的,高标准的人才流水线上,大秦的宗世与勋贵为这个帝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且文武双全的继承人与掌控者,这才得以让大秦的政治与军事长期维持住一以贯之的优势,直至横扫六国,傲视天下。
然而,这样同质性极强的教养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譬如刻板。
秦人的刻板在外敌面前表现得并不显眼,因为他们的好些教材都是秘而不宣,只在小圈子当中流传抄录。
可一旦事情转化为内战,就比如眼下这场战争,好些常规的较技就成了相互之间知根知底的对手,不出奇谋,便难以致胜。
生而为人,各有其长。在知识的实践上,能做到活学活用,不为束缚的终归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如军谋之于冯劫、王离这般,只擅长拾人牙慧,不擅长推陈出新的。
所以白天的战事才会引起章邯如此多的不满。
他们之间少有隐秘。
王离用大弩开场,冯劫就知道今日不会见到攻城器具,对手选择了纵轻兵攀城。
鼓声作响六个三通,不需听见金鸣鼓歇,冯劫又知道,王离将以覆盖式强弩打击用作收尾,发起新攻。
还有夜袭……
下市之时的炊烟才起,王离夜袭的念头就等同于已经公之于众。
冯劫不仅能笃定王离要夜袭,连夜袭的起承转合都能复盘出八九成来。
因为秦王政十一年,尉缭子与始皇帝奏对,论及夜袭。他讲到夜袭应该发起于白昼,可使大弩连射,毁凿城墙。至夜,遣勇士百余缄默攀登,放下绳索,迎兵千人。
这支完全由精锐勇士组成的小股部队就是夺城的主力,他们的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夺下城墙,洞开城门,以迎接在城外暗藏的战车与骑卒,抵定胜局。
这是大秦夜袭的标准答案,至于官方回答……
同十一年,尉缭子与吕不韦论守,言纵千人守于城上,一夜四替,甲不离身,此既可明敌于先,又可备敌在后。
这也是冯劫的应对,准备四个千人守夜护城。
只是邯郸的军备自有其特点,新卒与王军差距过甚,所以冯劫只安排了三组轮替,剩下一支王军不参与轮替,只是备在城下,以策万全。
照理说,这样的攻防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城头虽阔,但考虑到每个将士挥舞兵器所需的间隔,四千多人足可以把墙头塞得满满当当。
千人戍守恰到好处,既能让更多的士卒好好休息,又不至于使城防出现太大的漏洞。就算遇上大举侵攻,四千守备也能保证士兵在城头占据优势,给指挥官调兵遣将的时间、
然而,冯劫忽略了章邯。
章邯就是优等生们当中的学霸级人物,不仅熟读全部的知识点,还能举一反三,从全新的角度解答问题。
秦军破天荒解决了黑暗中无视界弩阵的技术问题,一个照面就让城头守军片甲无存。
冯劫在第一轮交手中吃了大亏,且千人战死竟还不是紧要。紧要的是,即便他在发现敌踪的第一时间就命令备军接防,城下的秦军还是抓住了这片刻的宝贵,成功登城。
因为他们……是北军!
作为大秦麾下最后一支精锐常军,北军与关东诸强,亦或是章邯的刑徒军都不同,兵甲齐整,训练有肃,战法娴熟,纪律严明。
章邯不断给着冯劫惊喜。
北军的夜袭如同昼侵,不仅有弩阵开道,还置备了简陋的军械云梯,直接在城下架起宽阔的斜面,小跑着飞奔上前。
他们以伍为单位,自南北两端翻上城头,其中两人持短剑锥盾,两人持骑弩策应,还有一人执长剑,握短戈,左突右冲,斩杀来敌!
一个伍便是一个战斗单位,整整六七十个战斗单位攻防有序,背倚着城垛,便是敌住二三十人也不显弱势。
冯劫的备军晚其片刻临岗就位,却难以发挥人数的优势,猬集难进,退又无路,只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北军登城,呼喝着战号轮番进前,把赵军打压得哭喊无门!
鼓过六十!
城头已经挤满了人影,不时有士卒无查,惨叫着被身边人挤下城去。
冯劫看着眼角直抽,咬着牙,命令城下那支王军带上弓箭,发动反击。
不一会儿,战线终于稍有稳固。
夜里并不适合弓弩发挥,但现在满城上都是人影,泾渭分明,只要抛射,或多或少都能给秦军制造麻烦。
冯劫长舒了一口气,问随人:“贰叁陆曲集结如何?”
随人急禀:“陆曲驻防最近,已全数集结到位,贰叁二曲尚有缺失。”
“令陆曲执弓上城!这该死的北军,怎这般多!”
冯劫又一次加派了兵员,且是整整一曲五千人马。如此一来,城头的赵军就达到近万,趁这间隙登城的北军也达到三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