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五百一十八章 流言

京城来的十万禁军自然也听从高槛的指挥。

高槛回到营寨,立即下令,所有军队后撤五十里,并在各路口附近安营扎寨,设立哨卡,以防方七佛等人撤离歙州。

高槛召来石秀、燕青、白胜、时迁等人,命他们潜入歙州城郑

蓟州军、禁军后撤五十里,城门不再十二时辰关闭,而是在白开放,增设岗哨对过往行人进行盘查。

这样的盘查对于石秀、燕青等人自然是形同虚设,他们很轻松的混进了城郑

他们进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奉命前去散播流言。

方七佛用高俅来要挟高槛,使他第一次面对敌人时从心底涌出一股愤怒之意。虽然他没有表露出来,但那一句淡淡的话,让方七佛、卢俊义、秦明等人感受到了一股萧杀之意。

这也是卢俊义等融一次感受到高槛发自内心的愤怒。

所以石秀、燕青等人进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歙州城里的百姓都知道:蓟州军一但破城,将血流成河、鸡犬不留!

屠城,这对于蓟州军来是很陌生的,也是高槛一直严厉禁止的。

攻城的将士们一旦攻下城池,便都会产生屠城的冲动。只因为他们在攻城时受到的阻击,面对的死亡让他们心中一直压抑着一股怒火,一旦城破,这股怒火便要有一个宣泄的地方。

屠城,无疑是宣泄这种怒火与压抑的最好方式。

所以在大大的战争中,从来不乏屠城的惨剧发生。

而且,受到的阻击越厉害,伤亡越大,屠城时的怒火也就越大。

高槛当然不是因为自己的进攻受阻,也不是因为自己的军队伤亡过大而产生了屠城的想法。而是方七佛居然用高俅来要挟自己,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愤怒与压抑。

换在以前,换在他刚到大名府时,他或许忍了。因为那时他不熟悉这个世界,从现代带来的惯性思维,让他一时还无法从逆来顺受的个性中解脱出来。

可现在,显然不行了。他不再只是高衙内,而且还是堂堂手握重兵的兵马元帅,谁还能在他面前颐指气使?

流言,也是攻城掠地的利器之一,用得好,瓦解民心、军心,使得自己攻城事半功倍,甚至不攻自破。

石秀、燕青等人进城后,酒楼、茶馆、曲艺苑等等场所,很快就流出蓟州军围困歙州,近日便会攻打,一旦城破,便会鸡犬不留的传言。

因为蓟州军、禁军后撤五十里而刚刚稍有平静的歙州,在这流言的传播下,又开始人心惶惶起来,甚至比开始被围城时更加骚乱。

不管是百姓还是守军,他们都坚定不移的相信,蓟州军攻城,破城是必然的。但他们也知道,蓟州军每破一城,对城中百姓固然秋毫不犯,对愿意弃械投降的守军也是比较宽大的。但这一次,居然要屠城了!

屠城的原因很简单,守军将蓟州军元帅高槛的父亲给抓了,用他来要挟高槛,所以激怒了这个看起来一向比较仁慈的高元帅。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手握重兵的人,怎么能忍受别人将自己的父亲抓去,然后来要挟自己?

所以关于屠城的传闻,十人中倒有九人信了。

歙州这几于是热闹起来,城里的百姓纷纷举家出城,去投奔自己在城外的亲朋戚友,或者是重回乡下,暂避战祸。

大量的百姓逃亡,很快波及到了军队。谁的命都只有一条,明知道留在城里命就保不住了,那为什么要留下?

不少守军换上百姓服装,也想混出城去。

方七佛、邢政很快就发现了城里所产生的混乱,城门再次关闭,任何人不得出进。

这样一来,更加引起了城里百姓和守城将士的恐慌。原本对传言将信将疑的人变得彻底相信了,纷纷后悔没有早点离开。每城门口都会骚乱,几十人、几百人在城门口呼吁要出城。

方七佛严令不许开城门,与宋军一战是免不聊,真正大战时,需要城中的百姓帮着搬运滚石、檑木等,如果没有他们,守城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好在三日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到了交换人质的日子了。

高槛点了一千骁骑军,亲自领兵前去猛虎岭西。

众将劝他不要以身犯险,高槛道:“我去迎接我自己的父亲,怎能不亲自去?各位不用担心,我会做好万全准备。”

随即他命索超领兵一万,埋伏在猛虎岭东两里处的树林里,命呼延灼领兵一万,埋伏在猛虎岭东五里处。

这里是他们前去猛虎岭交换人质的必经之路,两万人马埋伏,就是为了防止方七佛在交换人质时或交换人质后发动袭击,自己撤退时用来阻击追兵的。

毕竟自己只带了一千人马,而且猛虎岭距离歙州城只有三里距离。

宿元景请求同去,高槛本不想答应,但他一再请求,高槛只得应允。

他点了卢俊义、林冲、关胜、杨志、史文恭、栾廷玉、孙安、卞祥八员虎将随军前去,自己也罕见的带上了那根其实只是用来锻炼身体的盘龙棍。

他的棍法已经精进不少,在空暇时,他都会缠着史进、卢俊义传授他棍法,并经常与他们切磋。卢俊义自从知道高槛的棍法得到过自己师傅周侗的指点,便对这个“师弟”传授棍法特别认真。

一千骁骑军出了营寨,押着几十辆囚车,浩浩荡荡前往猛虎岭。

索超、呼延灼的大军在四更就出发,到达指定位置埋伏。

猛虎岭并不高,只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八章 流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