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资宋>第126章 召见六

思索良久,赵构看着黑板上的数字,还是摇着头说道:“这个,这个粮食专卖前朝从未实施过,恐朝堂上的相公们是不会支持的,还是再议吧。三郎就没有其他变通的办法了吗?”

听到赵构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建议,沈敏心里也是松了口气。压制农业需求,优先发展工业,这需要一个布尔维克政党控制的强力政权,如果赵构搞不清状况的话,他就要找借口撤退了。

沈敏之所以会先提出这样一个太过超前的建议,自然是想让赵构畏难而退,从而让自己的下一个建议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听到赵构果然按照自己所想的退缩之后,他沉默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如果不去动粮食专卖的念头,那么以小臣的看法,就只能加大对于制造业的投入了。

以今日大宋同海外各国的贸易状况来看,小臣觉得是在以一国之物力供养天下之万国。我国向海外出口的是丝绸、茶、瓷、漆器、铜器、铁器等有利于国计民生之物产,而从海外进口的却是香料、香木、犀角、象牙、珍珠等无关乎国计民生之奢侈品。

这种贸易除了让少数人受益之外,并不能让普通百姓享受到对外贸易的好处。反而因为日常物资的大量出口,造成了本国民众的用度不足,导致物价高昂且市面缺乏铜钱用度。

所以,要平衡市场上的物价,就得先纠正海外贸易中的错误的导向。把出口制造品进口奢侈品的贸易方式改变为,进口海外大宗的原物料出口加工制造品为主。以万国之物产,给养我大宋一国。

在这样的贸易方式中,我国以会子收购海外的原物料,然后在国内交换成制造品,再拿出一部分制造品出口海外换回会子,那么勉强也能让会子形成一个交换渠道。不过选择这样的方式,恐怕就需要先投入大量的钱财发展工商业和修建码头、船只了。”

果然,在放弃了第一个建议后,赵构对于沈敏提出的第二个建议就慎重多了。他在心中盘桓许久,方才脸色平静的问道:“那么大概要投入多少钱财,多久才能初见成效?”

沈敏略略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如果以我大宋的制造品去换取海外的原物料,最为合适的应当是布匹、铁器和家具。南方诸岛和安南、真腊等地气候炎热,最适合种植棉花,且有着大批的森林。以大宋的布匹、铁器、家具换取南方的棉花、木材和粮食,这是最为合算的买卖。

不过想要发展纺织业,就需要寻找合适的地点修建厂房,制造大量的纺织器具,并为工人修建住宿的房子,这大约要在各地修建无数个小镇。至于铁器打造,以现在大宋一年的生铁产量恐怕是不足以供应海外贸易需求的,毕竟在我大宋的乡村还有很多农户没有铁制的农具可用。所以我们需要修建更大、更先进的冶铁场。

这样一算下来,没有数百万贯的投入,调动数以万计的工匠营建,五到十年的规划发展,这样一个新的贸易体系是完不成的。”

如果昨天刚见面时,沈敏敢提出这样的建议,赵构早就叫人把他给拿下问罪了。这种听起来像是空中楼阁一样的计划,怎么看都像是来蒙人的。他这个官家再怎么心胸宽广,也容不下这样戏弄自己的臣民。

但是经过了这两个下午的详细解释,加上之前第一个建议的可行性,赵构倒是没在怀疑沈敏提出的第二个方案了。只是就凭这年轻人的几句言辞,就想让赵构拿出全部身家来关扑,那他也是不干的。

沉吟了半天之后,赵构终于叹息着说道:“三郎说的这个计划倒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可是这么大的投入,加上这么长时间的营建,这终究是太冒险了。”

一旁的张去为见状,立刻向着沈敏询问道:“三郎难道就没有第三个方案了吗?稳妥一些,简单一些,短时间就能奏效的那种?”

沈敏抬头望了望这位赵构的心腹,脸色古怪的回道:“张阁长说笑了,要是有这样简单的方案,朝堂上的相公们恐怕早就想到了,哪里轮的到我一个海外遗民来谋划这个。我绞尽脑汁,也才想到这样两个方案去配合朝廷发行会子,哪里还能再弄出第三个来。”

赵构对着张去为摆了摆手,阻止了这名心腹继续向沈敏施压,他觉得沈敏这话说的不错,能够想出这样两个可行的方案,已经是超出了对方的年纪和阅历了。

即便他通过这两日的谈话,觉得这位洪景严的弟子在钱粮一事上专研颇深,非常人之所能及,但也不认为对方能够找到一个不花费代价就能解决大宋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办法。那样的话,对方就不是钱粮方面的天才,而是天上的财神了。

阁内安静了许久之后,赵构终于出声道:“康内侍,替朕送三郎回去吧。”

听着赵构平静而不犹豫的决定,沈敏吞下了想要说的话,向其行礼告退后,便跟着康谞下楼去了。看着沈敏就这么被打发走,张去为不由有些着急了起来,不免轻声向赵构提醒道:“陛下,关于归明渤海军的复建事宜,还没来得及同三郎交代呢。”

归明渤海军是太平兴国四年征幽州时以渤海降兵建立的一只禁军,总共也就两指挥,不过随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行动陆续失败,这只人马很快就因为渤海兵陆续过世而成为了一个空头军号,于元丰元年整军被废,剩余人员充实了拱圣军。

虽然是向海外人士出售空头告身,但赵构还是要点脸面的


状态提示:第126章 召见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